《将发琵琶亭》
时间: 2024-09-19 22:03:10
前岁西溯鄂,今岁东入吴。
同一琵琶亭,行客各异涂。
当时白傅恨,陈迹久榛芜。
岂特无遗音,榛芜今亦无。
突兀眼前屋,丹垩涂■栌。
废兴曾几时,传舍同蘧庐。
已见两折柳,于此饯老夫。
昔持使者节,今发追锋车。
我则齐出处,世自分荣枯。
而况天地间,万变同须臾。
我观商妇者,琐琐岂足书。
琵琶本常技,何地无此徒。
夫贩浮梁茶,妇即空舟㞐。
长吏湿青衫,礼法毋乃疏。
乐天子牟心,一念存江湖。
讵关虾蟆陵,维以怀故都。
譬之泽畔吟,此语非寓欤。
盖尝考遗集,一事曾同符。
闻歌鹦鹉洲,寻声得幼姝。
倚樯泣明月,清泪垂真珠。
夫君当此时,正属典午初。
不应奇谤后,无复思廉隅。
六义有比兴,观洧传洵盱。
托物皆一理,实事那相须。
人情伏与妒,所值分贤愚。
低眉终不说,正耻悻悻俱。
初意祇如此,胶柱何足拘。
子折武昌柳,予宅浔阳庐。
二诗端可识,一笑聊洗诬。
明朝重回首,挝鼓催征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发琵琶亭
作者: 岳珂 〔宋代〕
前岁西溯鄂,今岁东入吴。
同一琵琶亭,行客各异涂。
当时白傅恨,陈迹久榛芜。
岂特无遗音,榛芜今亦无。
突兀眼前屋,丹垩涂栌。
废兴曾几时,传舍同蘧庐。
已见两折柳,于此饯老夫。
昔持使者节,今发追锋车。
我则齐出处,世自分荣枯。
而况天地间,万变同须臾。
我观商妇者,琐琐岂足书。
琵琶本常技,何地无此徒。
夫贩浮梁茶,妇即空舟㞐。
长吏湿青衫,礼法毋乃疏。
乐天子牟心,一念存江湖。
讵关虾蟆陵,维以怀故都。
譬之泽畔吟,此语非寓欤。
盖尝考遗集,一事曾同符。
闻歌鹦鹉洲,寻声得幼姝。
倚樯泣明月,清泪垂真珠。
夫君当此时,正属典午初。
不应奇谤后,无复思廉隅。
六义有比兴,观洧传洵盱。
托物皆一理,实事那相须。
人情伏与妒,所值分贤愚。
低眉终不说,正耻悻悻俱。
初意祇如此,胶柱何足拘。
子折武昌柳,予宅浔阳庐。
二诗端可识,一笑聊洗诬。
明朝重回首,挝鼓催征舻。
白话文翻译
前一年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今年则东下进入吴地。
在同一个琵琶亭,行人各自的道路却各不相同。
当年白傅(白居易)对此地的遗憾,遗迹已经长满了杂草。
难道此地仅仅没有遗音,杂草丛生如今也没有了。
眼前这栋房子突兀而立,墙壁涂着红色的灰浆。
往日的繁华与衰败究竟经历了多少时光,
这地方的招待所与平民的小屋一样。
我已看到两棵折柳,在此为老者送行。
昔日我持使者的节令,如今却要发车追赶行程。
我与他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世事自有荣枯分辨。
更何况在天地之间,万物变化不过是一瞬。
我看到商妇们,琐琐碎碎的事情怎能记载下来。
琵琶本是常见的技艺,何地没有这样的演奏者。
卖浮梁茶的妇女,空舟孤独漂泊。
长官的青衫湿透,礼法何以显得疏忽。
乐天子牟心,惟一念存于江湖。
怎么会关乎虾蟆陵,惟怀念故都。
比作泽畔吟唱,这话难道不是一种寓意吗?
我曾经考察遗集,某些事情确有相同之处。
听到鹦鹉洲传来的歌声,寻声得见年轻女子。
倚着船桅在明月下哭泣,清泪如珍珠般滴落。
此时丈夫正值正午时分,
不应奇怪后来人的谤议,再无思虑廉耻之事。
六义中有比兴,注视洧水传说的确有道理。
托物皆有其理,实际事情又何必相互依存。
人情中有嫉妒,所值分辨贤愚。
低眉终不说,正是羞耻与悻悻同在。
最初的意图本是如此,胶柱何足以拘束。
你折下武昌的柳,我则住在浔阳的庐。
这两首诗可以辨认,笑谈中聊以洗清冤屈。
明天再回首,鼓声催促着我的征船。
注释
- 琵琶亭:指的是与琵琶相关的亭子,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
- 白傅:指的可能是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
- 榛芜:荒草丛生,形容被杂草覆盖的状态。
- 丹垩:红色的灰浆,形容房屋的墙壁。
- 长吏:指地方官员,长官。
- 虾蟆陵:可能是地名,表示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兼具文人情怀。
创作背景
《将发琵琶亭》创作于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反映了他对变化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观察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思。
诗歌鉴赏
《将发琵琶亭》通过描绘琵琶亭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人生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开头部分通过对比前后的地理变迁以及行客的不同来引出对当年白傅的怀念,展现出诗人对人事变化的敏感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琵琶”不仅是一种乐器,更象征着古代文人的雅趣与风流,诗人通过琵琶的意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社会变迁的无奈。尤其是“我观商妇者,琐琐岂足书”,展现了诗人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反映出作者对世俗的观察与思考。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诗中融汇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智慧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岁西溯鄂,今岁东入吴。”:描述诗人过去与现在的旅行轨迹,反映时间的流逝与地点的变换。
- “同一琵琶亭,行客各异涂。”:虽然是同一个地点,但每位行人的经历与情感却各不相同。
- “当时白傅恨,陈迹久榛芜。”:追忆白居易的遗憾,象征着曾经的繁华如今已被遗忘。
- “岂特无遗音,榛芜今亦无。”:不仅没有留下音响,连杂草也消失了,暗示着历史的遗忘。
- “突兀眼前屋,丹垩涂栌。”:眼前的房子鲜艳,象征新的生命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琵琶与人生经历相比较,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变迁的感慨与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琵琶亭这一意象,诗人反映了人世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传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生活的哲理性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文人雅趣与传统文化。
- 柳:常见的送别意象,象征离别与思念。
- 月:象征清明与孤独,表现诗人的情感状态。
- 清泪:象征悲伤与思念,隐喻对故乡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傅”指的是哪个著名诗人?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D. 王维
-
填空题:明天再回首,挝鼓催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琵琶”只是指乐器,无法代表其他含义。(对/错)
答案
- B. 白居易
- 征舻
- 错(琵琶也象征了文人情怀与文化传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绘琵琶演奏者的悲伤,反映社会现实。
- 杜甫的《春望》:表现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岳珂与白居易在对琵琶的描写上都展现了对文化的热爱,但岳珂更强调时空的转换与个人情感的流动,而白居易则更多通过琵琶表达对社会的关注与对个人悲剧的同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名作选》
- 岳珂生平与作品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