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
时间: 2025-04-29 04:3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乐天号达道,晚境犹作恶。
陶写赖歌酒,意象颇沉著。
谓言老将至,不饮何时乐。
未能忘煖热,要是怕冷落。
我老乃多戒,颇似僧律缚。
閒心灰不然,壮气鼓难作。
岂惟背声尘,亦自屏杯酌。
日课数行书,生经一囊药。
若使白公见,应讥太萧索。
当否竟如何,我友试商略。
白话文翻译
乐天自称达道,晚年的境遇依然不好。
陶渊明的诗句要仰赖歌酒,意象十分沉重。
有人说老年将至,不喝酒何时才能快乐。
未能忘却温暖,恐怕是怕遭冷落。
我年纪大了,戒律也多,像僧人一样束缚自己。
闲心并没有灰心,壮志却难以激发。
不仅是背负尘世的声音,也自己屏蔽了饮酒的乐趣。
每日写几行字,满口药方。
如果让白居易看到,恐怕会嘲笑我太过萧索。
到底该如何呢,我的朋友来试着商量。
注释
- 乐天:指陶渊明,自号“乐天”,意指乐于隐居生活。
- 晚境:指晚年生活境遇。
- 陶写:指陶渊明所作的诗歌。
- 老将至:指年老即将到来。
- 戒:戒律,指自我约束。
- 閒心:即心情的闲适。
- 背声尘:远离尘世的喧嚣。
- 白公: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以平易近人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少游,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范成大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范成大晚年,他在经历了人生的各种变迁后,对生命与老年的思考愈加深刻。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快乐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对老年生活的无奈与自我约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范成大对老年生活的深刻反思为主题,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诗人承认老年的到来和生活的困顿,另一方面,他又怀念年轻时的乐趣和自由。诗中的“乐天号达道”开篇便点明了作者的心态,尽管身处困境,依然渴望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中对陶渊明的提及,表明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现实的压力让他难以实现这种理想。尤其是“我老乃多戒,颇似僧律缚”,将老年生活的束缚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展现了他对自我约束的苦恼。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诗的最后两句“若使白公见,应讥太萧索”,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嘲与无奈,也反映出对友人的依赖与期待。这种对话式的结尾,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和思考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乐天号达道,晚境犹作恶。
诗人自称乐天,但晚年境遇却依然不佳,表现了对自身处境的不满。 -
陶写赖歌酒,意象颇沉著。
诗人提到陶渊明的诗,虽渴望饮酒作乐,但意象却显得沉重,暗示人生的许多困扰。 -
谓言老将至,不饮何时乐。
即使知道老年将至,若不饮酒何时才能享受快乐,表现了对生活乐趣的渴望。 -
未能忘煖热,要是怕冷落。
诗人无法忘怀年轻时的温暖,心中害怕遭受冷落,反映出对过往的怀念。 -
我老乃多戒,颇似僧律缚。
年纪大了,自我约束增多,像僧人一样束缚自己,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
閒心灰不然,壮气鼓难作。
心情虽然安闲,但壮志难以激发,暗示了对生活的压抑感。 -
岂惟背声尘,亦自屏杯酌。
不仅是远离尘世的喧嚣,也拒绝了饮酒的乐趣,表现了对生活的拒绝。 -
日课数行书,生经一囊药。
每天写几个字,嘴里却满是药方,提示着身体的虚弱和生活的困窘。 -
若使白公见,应讥太萧索。
如果让白居易看到,恐怕会嘲笑我过于萧索,流露出自嘲的情感。 -
当否竟如何,我友试商略。
最后向朋友发问,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思考,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颇似僧律缚”,比喻自己对生活的束缚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如“当否竟如何”,增加了诗歌的思考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老年生活的无奈与对快乐的渴望展开,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乐天: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追求快乐与自由。
- 陶渊明: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 冷落:象征着对人际关系的关注与对孤独的恐惧。
- 戒:象征着自我约束与对生活的无奈。
- 壮气:象征着年轻时的朝气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天”指的是谁?
A. 白居易
B. 陶渊明
C. 范成大 -
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态度是?
A. 快乐自在
B. 无奈与感慨
C. 忘却一切 -
“我老乃多戒”中的“戒”指的是什么?
A. 饮酒
B. 自我约束
C. 读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 李白《将进酒》:表现对人生的豪情与饮酒的乐趣。
诗词对比
- 范成大与陶渊明的诗作都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范成大的诗更显得沉重,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自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