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农家》

时间: 2025-01-27 03:50:38

宿此屋头阁,瓦窗通月明。

夜深鸜鹆噪,人静桔槔声。

村落有古意,田园关客情。

儒衣成底事,所得是虚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此屋头阁,瓦窗通月明。
夜深鸜鹆噪,人静桔槔声。
村落有古意,田园关客情。
儒衣成底事,所得是虚名。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座高阁的屋子里过夜,瓦片窗户透出皎洁的月光。
夜深了,鸜鹆在叫,四周静寂,只有桔槔的声响。
这个村落有着古老的韵味,田园生活与外来客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
身穿儒衣的我,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些虚名而已。

注释

  • 宿:在此处指在某处过夜。
  • 屋头阁:指的是屋顶的阁楼,通常用来观景。
  • 瓦窗:用瓦片做的窗户,形象地描绘了农村的房屋结构。
  • 鸜鹆:一种鸟,常在深夜鸣叫,寓意宁静的乡村夜晚。
  • 桔槔:用来搅拌桔汁的工具,夜晚的桔槔声象征着农家生活的忙碌。
  • 古意:古老的风情或韵味。
  • 儒衣:指儒生穿的衣服,象征着读书人的身份。
  • 虚名:没有实际价值的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景甫,号复古,宋代诗人。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与乡村生活,倡导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关注。

创作背景

《宿农家》写于戴复古的田园生活中,表现了他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反映了宋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

诗歌鉴赏

《宿农家》是一首描写乡村夜晚情景的诗,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氛围。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屋阁的月光、夜深的鸟鸣和农家的桔槔声,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第一联以“宿此屋头阁,瓦窗通月明”开篇,展现了诗人在农家过夜的情景,月光透过瓦窗洒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第二联中“夜深鸜鹆噪,人静桔槔声”则描绘了夜晚的声音,鸜鹆的鸣叫与桔槔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夜晚乡村的独特音景。

接下来,诗人通过“村落有古意,田园关客情”表达了对乡村古朴风情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最后,作者以“儒衣成底事,所得是虚名”总结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了对名利的淡漠,强调了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的虚荣之间的矛盾。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更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宿此屋头阁:在这里的高阁上过夜,表达了诗人身处乡村的情景。
  2. 瓦窗通月明:瓦片窗户透出月光,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3. 夜深鸜鹆噪:夜已深,鸜鹆在鸣叫,象征着乡村的静谧与自然之声。
  4. 人静桔槔声:人已安静,只有桔槔的声音,突显出乡村的朴素生活。
  5. 村落有古意:村庄散发着古老的韵味,体现了乡村的历史与文化。
  6. 田园关客情:田园生活与客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7. 儒衣成底事:身穿儒衣的我,强调了身份与理想。
  8. 所得是虚名:所追求的不过是名声,反映了对名利的淡漠。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月明”与“鸜鹆噪”比喻乡村夜晚的宁静。
  • 拟人:桔槔声被赋予了生命,表现出乡村生活的活力。
  • 对仗:如“夜深”、“人静”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和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屋头阁:象征着高处的视野与心境。
  2. 瓦窗:代表乡村的朴素与自然。
  3. 鸜鹆:象征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律动。
  4. 桔槔:代表田园生活的忙碌与丰收。
  5. 儒衣:象征着文化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宿此屋头阁”意指: A. 在城市的高楼过夜
    B. 在乡村的阁楼过夜
    C. 在朋友家过夜
    D. 在寺庙过夜

  2. 诗中提到的“鸜鹆”是指: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D. 一种虫

  3. “儒衣成底事”的意思是: A. 穿着儒衣很重要
    B. 追求名利是主要的事情
    C. 名声只是虚幻的东西
    D. 读书人应有的责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了夜晚的静谧,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 《归园田居》(陶渊明):展示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自然。

诗词对比

《宿农家》《归园田居》都描绘了乡村的生活,但《宿农家》更侧重于夜晚的宁静与自然音景,而《归园田居》则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属感。两首诗在意境上互为映衬,展现了不同的乡村生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