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胡公权
戴复古 〔宋代〕
日用无非道,人心实在平。
果能行实学,何必问虚名。
草木随时态,江山无世情。
晚来溪雨歇,一段夕阳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无非是道理,而人心的本质其实是平和的。如果能够践行实用的学问,又何必去追求那虚无的名声呢?草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动,江山也没有世俗的情感。傍晚时分,溪边的雨停了,夕阳洒下了一段明媚的光辉。
注释
- 日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
- 道:指道理或原则。
- 人心:人的内心。
- 实学:实际的学问,实用的知识。
- 虚名:虚幻的名声。
- 草木:植物,指自然界中的草和树木。
- 随时态:随着季节的变化。
- 江山:指国家、山河。
- 无世情:没有世俗的情感。
- 晚来溪雨歇:傍晚时分溪边的雨停了。
- 夕阳明:夕阳的光辉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文贞,号复古,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蕴含哲理,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学问的追求与对名利的淡漠。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次韵胡公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歌,诗人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两句“日用无非道,人心实在平”,简洁明了地指出生活的本质与人的内心。在对“道”的强调中,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追求实用的知识比追求虚幻的名声更为重要。
接下来的“草木随时态,江山无世情”,通过自然的变化,诗人将世事与自然相联系,表明人类的烦恼与自然的变化无关,反而是人心的波动才是主要的。最后两句“晚来溪雨歇,一段夕阳明”,以雨停后的宁静和夕阳的美丽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平静之间的关系,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启迪。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诗人传达了对名利的淡薄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用无非道: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只是一些道理。
- 人心实在平:人的内心其实是平和的。
- 果能行实学:如果能够践行实用的学问。
- 何必问虚名:又何必去追求那虚幻的名声呢?
- 草木随时态:草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动。
- 江山无世情:江山也没有世俗的情感。
- 晚来溪雨歇:傍晚时分,溪边的雨停了。
- 一段夕阳明:夕阳洒下了一段明媚的光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木随时态”比喻人心的变化,表现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在“日用”、“人心”、“果能”中使用排比,强调了道理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追求实用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倡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通过对自然变化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与对真实自我生活状态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用:象征日常生活的真实与朴素。
- 草木:象征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 江山:象征国家与历史的无常。
- 夕阳:象征宁静与美好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心实在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人心的复杂性
- B. 人心的本质是平和
- C. 人心的善恶之争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实学”指的是什么?
- A. 理论知识
- B. 实用的知识
- C. 虚无的名声
答案:B
-
“草木随时态”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规律
- B. 人心的变化
- C. 对世俗的看法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居秋暝》 王维
- 《春晓》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次韵胡公权》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次韵胡公权》则着重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对名利的淡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