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支公张掖去何如,异俗多嫌不寄书。
数人四海皆兄弟,为报殷勤好在无。
白话文翻译:
支公,你去张掖的路途如何?我担心异地的风俗不同,无法互通书信。
在这浩瀚的四海之中,虽然我们彼此都如兄弟般亲近,但为了报答你的热情关怀,似乎又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的。
注释:
- 支公: 这里指代的是诗中的友人或同伴,可能是个别名。
- 张掖: 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张掖市,地处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汇之地。
- 异俗: 指不同的风俗习惯。
- 殷勤: 形容热情周到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云奇,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人际情感,文字简练有力,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朋友即将前往张掖的时刻,诗人在此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对异地风俗的担忧与人与人之间情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离别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对人情的思考。开头两句“支公张掖去何如,异俗多嫌不寄书”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出行的关心。张掖作为一个远方的地方,意味着彼此的距离将会加大,异地的风俗习惯也可能成为沟通的障碍。
而后两句“数人四海皆兄弟,为报殷勤好在无”则转变了情感的基调,虽然大家在四海之间如兄弟般亲近,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彼此之间的联系却显得脆弱和无奈。这种情感的对比,深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现实的无能为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支公张掖去何如:关心友人出行的情况,表现了诗人的牵挂。
- 异俗多嫌不寄书:对异地风俗的担忧和书信往来的无奈。
- 数人四海皆兄弟:虽然大家关系亲近,情谊深厚。
- 为报殷勤好在无:在情谊中却感到回报的无能为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兄弟”和“无”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友情的珍贵与现实的无奈。
- 反问:开头的“去何如”带有疑问,表现出关心与不安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惋惜,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即使有深厚情谊,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会面临沟通与联系的困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张掖: 代表遥远的异乡,象征着距离和陌生。
- 兄弟: 代表深厚的友情,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支公”是指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的家人
- C. 诗人的同事
-
诗中提到的“张掖”是指哪个地名?
- A. 今北京市
- B. 今甘肃省
- C. 今山东省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 A. 无所谓
- B. 关心与不舍
- C. 恨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离别情感,但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的哲理。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强调了友情与离别,情感更加细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