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采菱歌七首 其一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骛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
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桂浦(即桂林的水域)上乘船行驶的情景,船只快速行驶,停下来划桨在椒潭(即椒江)休息。北边的湘水上,悠扬的箫声和谐动听,南边的汉水上则传来清脆的采菱歌唱声。
注释:
- 骛舲: 快速行驶的船。
- 驰: 飞驰,迅速行驶。
- 桂浦: 指桂林的水域。
- 息棹: 停下划桨,休息。
- 偃: 倚靠,倾斜。
- 椒潭: 指椒江或椒潭。
- 箫: 一种古代乐器,音色清脆。
- 弄: 演奏、吹奏。
- 澄湘: 清澈的湘水。
- 菱歌: 采菱时所唱的歌,表达了轻快的心情。
- 清汉: 清澈的汉水。
典故解析:
“骛舲”与“息棹”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在水边游玩时的闲适生活,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乐府。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被后人赞誉。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水边的美景和悠闲的氛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采菱歌七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水乡美景和人文活动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船行水上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静谧。首句“骛舲驰桂浦”中“骛”字生动地描绘了船只快速前进的情形,仿佛能听到水波荡漾的声音;而“息棹偃椒潭”则让人感受到一股悠闲的气息,仿佛船只已然停下,乘客们在水边小憩。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接下来,诗中提到的“箫弄澄湘北”与“菱歌清汉南”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水边娱乐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骛舲驰桂浦”:描绘了船只在桂浦上快速行驶的情景,突出速度与动感。
- “息棹偃椒潭”:画面转向船只停下,乘客在这里休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箫弄澄湘北”:描绘北边的湘水上,箫声悠扬,营造出音乐与自然的交融。
- “菱歌清汉南”:南边的汉水上传来清脆的采菱歌声,表达了人们的愉快心情。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灵动。
-
主题思想:
- 该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桂浦”: 代表美丽的水域,象征自然的宁静。
- “箫”: 代表音乐,象征生活的韵律与情趣。
- “菱”: 代表丰收与快乐,象征劳动与生活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骛舲”意为: A. 快速行驶的船
B. 慢慢划行的船
C. 装饰华丽的船
D. 小舟 -
“息棹”指的是: A. 吹箫
B. 停下划桨
C. 采菱
D. 休息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采菱歌》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着重描绘自然美景与闲适生活,而后者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鲍照诗文集》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