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
时间: 2025-01-26 05:1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
作者: 孙诒燕 〔清代〕
紫金山势郁崔巍,
胜国幽宫冷翠微。
石兽宵寒颓阙在,
铜驼草长故宫非。
江东无复钟王气,
泗上由来有布衣。
麦饭一盂何处觅,
西风落日怅魂归。
白话文翻译
紫金山的山势郁郁葱葱,巍峨壮丽,
胜国的幽静宫殿在微冷的翠色中。
石兽在寒夜中显得颓废,
铜驼长草,让故宫显得不再生机。
江东再无钟王的气象,
泗水之上历来只有布衣的清贫。
麦饭一碗在何处寻找?
西风落日让我怅然魂归。
注释
- 紫金山:位于南京,是明代皇帝的陵墓所在地,象征着皇权与历史。
- 胜国:胜利的国家,指代明朝。
- 幽宫:指孝陵,指代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环境偏冷清。
- 石兽:陵墓前的石雕兽,象征守护。
- 铜驼:指古代的铜驼雕塑,曾是皇宫的装饰物。
-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历史上是吴国的地盘。
- 钟王气:指钟鸣和王者的气概,象征豪杰气概。
- 布衣:指平民百姓,强调贫寒。
- 麦饭:指简单的食物,象征生活的清贫。
- 西风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诒燕(1766年-1849年),字仲明,号静斋,晚号青山,清代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精通诗文及书法。他的诗风清新,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随侍伯父谒孝陵时,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孝陵作为明朝皇帝的陵墓,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荣耀,而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的却是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哀愁。
诗歌鉴赏
《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是一首富有历史沉思与个人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紫金山的景色,生动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首先,诗人以“紫金山势郁崔巍”开篇,展示了自然的壮丽,随后通过“胜国幽宫冷翠微”引入孝陵的氛围,冷清而庄严。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石兽和铜驼,暗示历史的沧桑与遗忘。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与历史做了一番交汇,提到“江东无复钟王气”,表现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最后两句“麦饭一盂何处觅,西风落日怅魂归”更是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西风与落日构成了生命的无常,麦饭象征着平淡的生活,恰恰反映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历史的沉重,情感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金山势郁崔巍:描绘了紫金山的巍峨壮丽,表现出自然的雄伟。
- 胜国幽宫冷翠微:胜国的幽静宫殿,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暗示历史的沉重。
- 石兽宵寒颓阙在:夜晚的石兽显得颓废,象征着历史的守护者也在时光中失落。
- 铜驼草长故宫非:铜驼的草长得繁茂,故宫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 江东无复钟王气:江东不再有昔日英雄豪杰的气概。
- 泗上由来有布衣:泗水地区自古以来是平民百姓的象征,反映社会的变化。
- 麦饭一盂何处觅:简单的食物在何处寻找,表现了生活的清贫。
- 西风落日怅魂归:西风与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诗人的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紫金山势郁崔巍”与“胜国幽宫冷翠微”,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西风落日”比喻时间流逝,生命的无常。
- 象征:石兽、铜驼等象征历史的沧桑与遗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无奈,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金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
- 幽宫:象征历史的冷清与孤独。
- 石兽:象征历史的守护与沧桑。
- 铜驼:象征过去的辉煌与现今的衰败。
- 江东:象征英雄气概的消逝。
- 麦饭:象征生活的简朴与平淡。
- 西风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金山”位于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南京
- C. 上海
- D. 杭州
-
“江东无复钟王气”中的“钟王气”指的是什么?
- A. 皇权气息
- B. 战士豪情
- C. 文人风雅
- D. 商贾繁华
-
“西风落日怅魂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激动
- D. 愤怒
答案
- B. 南京
- A. 皇权气息
-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杜甫)与《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均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杜甫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与苍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孙诒燕则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带来的失落感。
总结:两首诗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