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新 送宗礼大尹》
时间: 2025-01-26 03:55: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烛新 送宗礼大尹
溪山疏雨后,正稻熟蘋香,
晚秋时候。怅人在画船,
天上百里,清风双袖。
孤琴独剑,算去日来时依旧。
门静悄,桃李河阳,春来几番消瘦。
封书寄向天涯,问素月澄波,
有人知不。深耕易耨,
喜六职相宣,四民齐厚。
郎官列宿,笑枳棘鸾凰僝僽。
看此去,紫绶金章,从新拜受。
白话文翻译
溪边山间的细雨过后,稻谷正成熟,芹菜的香味扑鼻而来。
这是晚秋的时节,坐在画船上的我感到怅惘。
天上飘荡的云彩远如百里,清风轻拂,袖子随风舞动。
孤单的琴声和独自的剑影,算起来,过去的日子依旧如故。
门前静悄悄的,桃李在河阳边,春天来时几多消瘦。
我把书信寄向天涯,问问那清澈的月亮和波光,
是否有人知道我的心意。
辛勤耕耘与轻松收获,喜悦地看到六职相宣,四民安乐。
郎官们排成队,笑着看那枳棘与鸾凰的争斗。
看我即将离去,紫绶金章将重新授予我。
注释
- 疏雨:细雨、稀疏的雨。
- 蘋香:水芹的香气。
- 怅:感到惆怅、失落。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
- 双袖:形容衣袖随风飘动。
- 孤琴独剑:孤独的琴声和剑影,象征孤独的生涯。
- 桃李河阳:桃李花开的地方,象征春天。
- 封书:寄信。
- 素月:清澈的月亮。
- 六职相宣:指六种官职互相宣扬,象征社会和谐。
- 紫绶金章:指官职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宁,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玉烛新》是张宁在送别宗礼大尹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生活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玉烛新》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眷恋。开篇以“溪山疏雨后”引入,描绘了细雨后的清新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怅人在画船”则将读者的视线转向人物内心的情感,蕴含着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比如,晚秋的稻谷成熟与春天的桃李消瘦之间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同时,诗中频繁出现的音乐与武器的意象,如“孤琴独剑”,在孤独中透露出一种英俊的气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傲与坚定。
最后一句“紫绶金章,从新拜受”,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寓意着希望与重生。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深厚的人生哲理,展现了张宁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山疏雨后:描述细雨过后的自然景色,给人清新之感。
- 正稻熟蘋香:稻谷成熟,散发出清香,象征丰收的喜悦。
- 晚秋时候:指时节的转换,暗示生命的流逝。
- 怅人在画船:描写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反映对友人的思念。
- 天上百里,清风双袖:描绘辽阔的天空与飘逸的衣袖,表现诗人心境的开阔与自由。
- 孤琴独剑,算去日来时依旧:感慨时光的流逝,却依然保持内心的坚持与独立。
- 门静悄,桃李河阳:描绘春天时桃李繁盛的景象,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美好。
- 封书寄向天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问候,寄托了诗人情感的深邃。
- 问素月澄波,有人知不:向明亮的月亮发问,表现对心事的探寻与渴望理解。
- 深耕易耨,喜六职相宣:描绘勤劳的生活与社会的和谐,体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郎官列宿,笑枳棘鸾凰僝僽:描绘官场的欢乐与混乱,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
- 看此去,紫绶金章,从新拜受:暗示即将接受新的官职,怀揣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琴独剑”,用以突出孤独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问素月澄波”,赋予自然物体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对人情世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与对友谊的珍视。该诗不仅是送别之作,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自然与宁静,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疏雨:象征清新柔和,寓意生命的滋润。
- 孤琴独剑:象征孤独与独立,展现诗人内心的坚韧。
- 桃李: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美好,体现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 紫绶金章:象征官职与荣耀,表达对事业的追求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孤琴独剑”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沉闷
C) 孤独
D) 愤怒 -
“紫绶金章”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荣誉
C) 友情
D) 自由
答案
- C) 秋季
- C) 孤独
- B) 荣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送友人》(李白):描绘送别场景,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诗词对比
- 《玉烛新》 vs 《送友人》:二者均为送别之作,前者更注重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后者则侧重于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张宁生平与诗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