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西湖)》
时间: 2025-02-04 16:15: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丽(西湖)
作者:赵时奚 〔宋代〕
敛吴云,翠奁推上红晴。
渺澄流鳞光寒碎,远峰螺绀低凝。
杏香引画船影湿,柳阴趁骄马蹄轻。
桥限宽平,堤横南北,去来人入绣围行。
渐际晚,梅妆游困,十里曳歌声。
苍烟润,飞鸦妒春,一梦催醒。
认名园当时宴幸,缆痕犹在危亭。
露花浓静迎直砌,雾藓冷淡护飞甍。
几对东风,留连丽景,年老越山青。
夜深月照人依旧,何处最关情。
欢娱地,星移世换,客恨还盈。
白话文翻译
在西湖的美景中,轻轻收起乌云,翠色的纱窗推开,明亮的晴空映入眼帘。清澈的湖水中,鱼鳞的光芒如同寒光般闪烁,远处的青山低沉而凝重。杏花的香气引导着画船的湿影,柳树的阴影轻轻追随骄马的蹄声。宽阔的桥和南北的堤岸相交,往来的人们在绣围中穿行。渐渐入夜,梅妆的游人感到困倦,十里之外传来悠扬的歌声。苍茫的烟雾润泽,飞鸟因春光而嫉妒,梦境催促着人们苏醒。曾经在名园中宴请的欢乐场景,缆绳的痕迹依然留在危亭。露水凝重静谧地迎接着整齐的台阶,雾气淡淡地守护着飞檐。几对东风,留连于美丽的风景,年老的越山依然青翠。夜深时明月照耀,人的思绪依旧,何处才是最牵挂的地方。欢娱的土地上,随着星辰的变换,客人的怨恨依然满盈。
注释
- 敛:收起、闭合。
- 吴云:指江南的云,常用于描绘江南的风光。
- 翠奁:翠色的纱窗。
- 渺:渺小、细微的意思。
- 螺绀:青色,如同螺壳的颜色。
- 骄马:形容骏马。
- 缆痕:缆绳留下的痕迹。
- 飞甍:飞檐,指屋檐的高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时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以西湖为题材,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美丽与柔情。他的诗风以清新流畅著称,富有画面感。
创作背景
《多丽(西湖)》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西湖是当时文人雅士常游之地,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赵时奚的《多丽(西湖)》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灵动的诗,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感。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从“敛吴云,翠奁推上红晴”开始,便营造出了一幅清晨的画面,湖面如镜,云影倒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以“杏香引画船影湿,柳阴趁骄马蹄轻”描绘了人和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一种惬意的生活态度。
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人通过“渐际晚,梅妆游困,十里曳歌声”的描写,传达出晚霞映照下,游人游玩的疲惫与欢愉,渗透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而“夜深月照人依旧,何处最关情”则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追溯回忆,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共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赵时奚展现了他对西湖的深厚情感,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描写西湖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敛吴云,翠奁推上红晴。:以“收起乌云”开篇,引入清新的晴空,设置了一个宁静的氛围。
- 渺澄流鳞光寒碎,远峰螺绀低凝。:描绘湖中鱼鳞反射的光辉,和远处低沉的青山,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美感。
- 杏香引画船影湿,柳阴趁骄马蹄轻。:杏花香气引导着画船在水面上划过,柳树的阴影轻柔地伴随马蹄声,展现了生动的景象。
- 桥限宽平,堤横南北,去来人入绣围行。:描绘桥与堤的宽阔,往来的人在绣围中穿行,表现出热闹的场景。
- 渐际晚,梅妆游困,十里曳歌声。:夜幕降临,游人感到疲惫,十里之外传来歌声,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景物更具生动性。例如:
- “苍烟润,飞鸦妒春”中的拟人手法,使得自然景观赋予了感情,表现出春天的妒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美丽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杏香、柳阴:代表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 飞鸦: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嫉妒,反映出对春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云”指的是哪一地区的云? A. 北方
B. 江南
C. 西北
D. 东北 -
“苍烟润,飞鸦妒春”中“飞鸦”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嫉妒
C. 悲伤
D. 失落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描绘战争
B. 赞美自然美与感慨人生
C. 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D. 记录历史事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同样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
- 《春江花月夜》:描绘春天的江水与月色,意境悠远。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 白居易《忆江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的美景,情感更加细腻而柔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文学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