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登湖口石钟山》
时间: 2025-01-26 07:1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西风怅然怀古,坡翁馀韵犹驻。
断崖千尺钟声荡,空绕插天烟树。
凝恨处,泪暗滴亭前苔掩寻仙路。
愁丝万缕。纵慧剑横霜,应难尽斩,都向鬓边聚。
双流汇,一线清浑共睹,三生恩怨谁诉?
何当啸咏江湖上,稳泛扁舟归去?
诗漫与,酒半醉小孤山下邀神女。
妆台絮语。重理旧时狂,银筝弹罢,波外起鸥鹭。
白话文翻译
对西风感到惆怅,怀念古人,坡公的余韵依然在。
断崖千尺,钟声回荡,烟树空中相伴。
在凝聚仇恨的地方,泪水悄然滴落,亭前的苔藓掩盖了寻仙的路。
愁绪如丝万缕。纵然慧剑横空而来,恐怕也难以斩断这些愁绪,都聚集在鬓边。
双流交汇,一线清澈的水流让人共赏,三生三世的恩怨又有谁来诉说?
何时能在江湖上高歌,稳稳地划着小船归去?
酒意正浓,邀来神女在小孤山下畅谈。
妆台前轻声细语,重新整理旧时的狂妄,银筝弹毕,波外飘起鸥鹭。
注释
- 坡翁:指白居易,因其号“香山居士”而得名。
- 凝恨处:指心中积郁的地方。
- 慧剑:象征智慧与理智,意指理智可以斩断烦恼。
- 双流汇:指两条河流的交汇,象征交融与和谐。
- 神女:借指理想中的女子,或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熊盛元,现代诗人,作品风格多样,擅长古典与现代形式的结合。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登临湖口石钟山之际,诗人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感怀历史与个人命运,引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摸鱼儿·登湖口石钟山》是一首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抒情诗。开篇即以“对西风怅然怀古”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古人遗韵的追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眼前的断崖与钟声描绘得栩栩如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对比,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深邃的氛围。
诗中“泪暗滴亭前苔掩寻仙路”一语,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对理想境界的追寻,泪水虽暗,却在静谧中更显其深邃。紧接着,诗人以“愁丝万缕”形象地展现了愁苦的缠绕,隐喻着内心难以摆脱的烦恼与痛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展现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理想的渴望,“何当啸咏江湖上,稳泛扁舟归去?”这句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表现出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对西风怅然怀古:诗人感受到西风的凛冽,心中自然而然涌起对古人的思念。
- 坡翁馀韵犹驻:白居易的诗歌影响犹在,令人感怀。
- 断崖千尺钟声荡:高耸的悬崖上,钟声回荡,给人以震撼。
- 空绕插天烟树:烟雾缭绕的树木,给人一种孤寂之感。
- 凝恨处,泪暗滴亭前苔掩寻仙路:心中积怨,泪水悄然滴落,寻找理想的道路却被苔藓掩盖。
- 愁丝万缕:愁苦如丝般缠绕难解。
- 纵慧剑横霜,应难尽斩,都向鬓边聚:即使理智的剑来斩断,愁苦依旧聚集在心头。
- 双流汇,一线清浑共睹:两条河流交汇,可以共享清澈的景象。
- 三生恩怨谁诉?:人世间的恩怨情仇,谁又能倾诉?
- 何当啸咏江湖上,稳泛扁舟归去?:何时能够在江湖中高歌,悠然返乡?
- 诗漫与,酒半醉小孤山下邀神女:在小孤山下,酒意微醺,邀请神女共饮。
- 妆台絮语:妆台前轻声细语。
- 重理旧时狂,银筝弹罢,波外起鸥鹭:重新整理旧时的狂妄,银筝弹完后,波面上飞起了鸥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丝万缕”,将愁苦比作丝线。
- 拟人:钟声“荡”,赋予声音以生命。
- 对仗:如“何当啸咏江湖上,稳泛扁舟归去”,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时光流逝与凛冽的现实。
- 钟声:代表历史的回响与永恒。
- 烟树:象征孤独与渺小。
- 扁舟:象征自由与归属。
- 神女:象征理想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历史怀古
- C. 人生感悟
- D. 以上皆是
-
“愁丝万缕”中的“丝”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愁苦
- C. 友情
- D. 亲情
-
诗人希望何时归去?
- A. 江湖
- B. 家乡
- C. 城市
- D. 山下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熊盛元与李白的作品中都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熊盛元的诗更具历史感和情感深度,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不同的时代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