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晓角》

时间: 2025-01-22 12:29:38

三会单于满阁风,五行无忒月朦胧。

如何十万家休戚,只在呜呜咽咽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晓角》
三会单于满阁风,
五行无忒月朦胧。
如何十万家休戚,
只在呜呜咽咽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窗外的风声与月色交融,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万家生灵的悲欢离合似乎都在这细微的呜咽声中,显得无比渺小而又深沉。

注释:

  • 单于:指的是匈奴的最高统治者。
  • 满阁风:形容风势很大,吹得满屋子都是。
  • 五行无忒: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意为自然界的变化没有差错。
  • 十万家休戚:意指有十万户人家,他们的生活安危紧密相连。
  • 呜呜咽咽:形容低沉、细微的声音,带有悲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912年),唐代诗人,擅长五言与七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朝时期,正值政治动荡和民生困苦的年代,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社会的悲欢离合,表现了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体察。

诗歌鉴赏:

《听晓角》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运用细腻的描绘将大自然与人世间的情感紧密结合。开篇的“三会单于满阁风”展现了一种大气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风声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暗示着匈奴的强大与对中原的威胁。

接下来的“五行无忒月朦胧”则通过月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无常,暗示人类的命运同样充满变数。在这样一个宁静的清晨,诗人用“十万家休戚”来表达民众生活的脆弱与相互依存,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

最后一句“只在呜呜咽咽中”,通过低沉的声音,传达出一种悲伤的情感,似乎在述说着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与苦楚。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仅是自然的共鸣,更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人生的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会单于满阁风:描绘了风的猛烈,可能暗示着外部环境的动荡。
    • 五行无忒月朦胧:自然的变化与人世无常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如何十万家休戚:强调人们生活的脆弱和彼此的联系。
    • 只在呜呜咽咽中:以声音表达情感,展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满阁风”与“月朦胧”,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通过“呜呜咽咽”赋予声音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和人世的描写,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关注社会的安危,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外部环境的动荡与变化。
  • :象征着宁静与思考,同时隐含无常。
  • 呜呜咽咽:象征着人们的悲伤与无奈,具有情感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统治者?
    A. 汉族
    B. 匈奴
    C. 唐朝

  2. “呜呜咽咽”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平静

  3. 诗中提到的“五行”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自然界的元素
    C. 诗的结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贯休的《听晓角》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民生的关怀,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洒脱的气质和对人生的畅快体验。两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