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石》
时间: 2025-02-04 16:1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石 宋祁 〔宋代〕 胜具论终古,寻幽属政成。 待时藏磊落,得地鬬峥嵘。 锦驳苔文露,虹浮玉气明。 梦池分到影,窗岫讓吟情。 乍恐翻湘燕,真疑刻汉鲸。 滴秋湖溜入,触晓寺云生。 紫汉仙机远,西陵客棹轻。 映花雕槛接,碍竹翠鞭横。 扣鼓非临岸,传书异穀城。 愿将侯鹊瑞,旦暮奉承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一块奇石,它历经千古,蕴含着深邃的幽意。诗人期待着时机,将这块石头安置在合适的地方,让它展现出雄伟的姿态。石头的纹理如同锦绣般斑驳,露珠点缀其上,仿佛彩虹般的光芒在玉石中浮现。在梦中,石头的影子仿佛分到了池塘中,窗外的山峦激发了诗人的吟咏之情。诗人担心这块石头会像湘燕一样翻飞,又怀疑它是汉代雕刻的鲸鱼。秋天的湖水滴落,触动了清晨寺庙中的云雾。紫色的天空下,仙人的机缘遥远,西陵的客船轻盈。石头的影子映照在雕花的栏杆上,阻碍了竹林中的翠绿鞭影。敲鼓并非在岸边,传递书信也不同于穀城。诗人希望这块石头能带来吉祥,早晚守护着和平。
注释:
- 胜具论终古:胜具,指奇石;终古,永远。
- 寻幽属政成:寻幽,寻找幽深之处;属政成,与政治成就相关。
- 待时藏磊落:待时,等待时机;藏磊落,隐藏着雄伟的姿态。
- 得地鬬峥嵘:得地,得到合适的地方;鬬峥嵘,展现出雄伟的姿态。
- 锦驳苔文露:锦驳,斑驳的锦纹;苔文露,苔藓上的露珠。
- 虹浮玉气明:虹浮,彩虹般的光芒;玉气明,玉石的光芒明亮。
- 梦池分到影:梦池,梦中的池塘;分到影,分到影子。
- 窗岫讓吟情:窗岫,窗外的山峦;讓吟情,激发吟咏之情。
- 乍恐翻湘燕:乍恐,突然担心;翻湘燕,像湘燕一样翻飞。
- 真疑刻汉鲸:真疑,真的怀疑;刻汉鲸,汉代雕刻的鲸鱼。
- 滴秋湖溜入:滴秋,秋天的水滴;湖溜入,湖水流入。
- 触晓寺云生:触晓,触动清晨;寺云生,寺庙中的云雾。
- 紫汉仙机远:紫汉,紫色的天空;仙机远,仙人的机缘遥远。
- 西陵客棹轻:西陵,地名;客棹轻,客船轻盈。
- 映花雕槛接:映花,映照花朵;雕槛接,雕花的栏杆。
- 碍竹翠鞭横:碍竹,阻碍竹林;翠鞭横,翠绿的鞭影。
- 扣鼓非临岸:扣鼓,敲鼓;非临岸,并非在岸边。
- 传书异穀城:传书,传递书信;异穀城,不同于穀城。
- 愿将侯鹊瑞:愿将,希望;侯鹊瑞,带来吉祥的鹊鸟。
- 旦暮奉承平:旦暮,早晚;奉承平,守护和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这首诗《咏石》可能是他在官场或生活中见到某块奇石后,有感而发,通过赞美石头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祁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在官场中可能经历了一些波折,因此通过咏石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块奇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待时藏磊落,得地鬬峥嵘”表达了诗人对时机的期待和对石头雄伟姿态的赞美。“锦驳苔文露,虹浮玉气明”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石头美丽的纹理和光芒。“愿将侯鹊瑞,旦暮奉承平”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胜具论终古,寻幽属政成:诗人赞美奇石,认为它蕴含着千古的幽意,与政治成就相关。
- 待时藏磊落,得地鬬峥嵘:诗人期待时机,将石头安置在合适的地方,让它展现出雄伟的姿态。
- 锦驳苔文露,虹浮玉气明:石头的纹理如同锦绣般斑驳,露珠点缀其上,仿佛彩虹般的光芒在玉石中浮现。
- 梦池分到影,窗岫讓吟情:在梦中,石头的影子仿佛分到了池塘中,窗外的山峦激发了诗人的吟咏之情。
- 乍恐翻湘燕,真疑刻汉鲸:诗人担心这块石头会像湘燕一样翻飞,又怀疑它是汉代雕刻的鲸鱼。
- 滴秋湖溜入,触晓寺云生:秋天的湖水滴落,触动了清晨寺庙中的云雾。
- 紫汉仙机远,西陵客棹轻:紫色的天空下,仙人的机缘遥远,西陵的客船轻盈。
- 映花雕槛接,碍竹翠鞭横:石头的影子映照在雕花的栏杆上,阻碍了竹林中的翠绿鞭影。
- 扣鼓非临岸,传书异穀城:敲鼓并非在岸边,传递书信也不同于穀城。
- 愿将侯鹊瑞,旦暮奉承平:诗人希望这块石头能带来吉祥,早晚守护着和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锦驳苔文露”将石头的纹理比作锦绣,“虹浮玉气明”将石头的光芒比作彩虹。
- 拟人:如“待时藏磊落”将石头拟人化,赋予它等待时机的动作。
- 对仗:如“胜具论终古,寻幽属政成”中的“胜具”与“寻幽”,“终古”与“政成”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通过赞美一块奇石,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石头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锦驳、苔文露、虹浮、玉气明、梦池、窗岫、湘燕、汉鲸、滴秋湖、触晓寺、紫汉、西陵、映花、雕槛、碍竹、翠鞭、扣鼓、传书、侯鹊瑞、承平。
- 意象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美丽画面,如锦绣般的石头纹理、彩虹般的光芒、梦中的池塘、窗外的山峦等,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待时藏磊落”中的“磊落”指的是什么? A. 石头的形状 B. 石头的纹理 C. 石头的雄伟姿态 D. 石头的颜色
-
诗中“愿将侯鹊瑞,旦暮奉承平”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财富的渴望
-
诗中“锦驳苔文露,虹浮玉气明”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石钟山记》:苏轼通过对石钟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石壕吏》:杜甫通过对石壕吏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诗词对比:
- 宋祁《咏石》与苏轼《石钟山记》:两者都通过对石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但宋祁的诗更多地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 宋祁《咏石》与杜甫《石壕吏》:两者都通过对石头的描绘,但宋祁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宋祁的生平和创作。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鉴赏和解析,包括宋祁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