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一九四六年冬,珞珈风雪,纡情难遣,寄调水龙吟》
时间: 2024-09-19 20:45: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一九四六年冬,珞珈风雪,纡情难遣,寄调水龙吟
天风夜度龙沙,飞来万里彤云冷。
琼蕤飘散,羽衣轻坠,籁虚林静。
体物成形,凌空作态,纷纷成阵。
正湖山清绝,客怀悽悄,凭栏意,知谁省。
遥想千家野哭,正都门酒温歌竞。
塞雁惊烽,哀鸿遍地,月寒风噤。
剑外心期,吟边怀抱,怕催青鬓。
步溪桥天心何处,问梅花讯。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风中,龙沙山的风景被万里飘来的冷云笼罩。
琼花轻轻飘落,羽衣轻轻飘荡,树木在静谧的空气中发出微微的声响。
万物各自成形,在空中展现着不同的姿态,形成了一片片的阵列。
此时湖山景色清晰绝美,身为客人的我心情忧伤,倚栏而望,不知谁能明白我的心意。
遥想起千家万户的哭声,正如都城中温暖的酒歌声此起彼伏。
北方的雁群因烽火而惊飞,哀鸿遍野,月光寒冷,风声沉寂。
在外地的我心中期盼着,吟唱间心中怀抱着,怕是催白了鬓发。
步行在溪边的桥上,心中思念何处,去问梅花的消息。
注释
- 龙沙:指龙沙山,是武汉的一处著名风景区。
- 琼蕤:指美丽的花朵,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籁:指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音。
- 凭栏:倚着栏杆,常用于表达思念或感慨。
- 省:理解,明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萐父(1893-1972),原名萧慕雅,字子华,号萐父,湖南人。萧萐父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翻译家。他的诗歌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以情感真挚和意象丰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1946年冬,正值抗战胜利后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重建的挑战。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水龙吟·一九四六年冬》是一首深情而又忧愁的词作。全诗通过描绘冬季的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开头几句,诗人以“天风夜度龙沙”引入,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给人一种孤寂而寒冷的感觉。随后的描写中,琼花飘散、羽衣轻坠,营造出一种轻盈与静谧的氛围。
随着诗情的展开,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心情与社会的现状,借“客怀悽悄,凭栏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现实的敏感。特别是“遥想千家野哭”,透出对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深切关注。
整首词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世的沉重思考,展现了诗人在苦难与希望之间的挣扎。最终,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提问,寄托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风夜度龙沙”:描绘寒风在夜晚穿越龙沙山,暗示孤独与遥远。
- “飞来万里彤云冷”:远方的红云带着寒意,象征着悲凉的情绪。
- “琼蕤飘散,羽衣轻坠”: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带出一种轻盈美感。
- “体物成形,凌空作态,纷纷成阵”:万物在空中各自展现,象征着多元的生命与态度。
- “正湖山清绝,客怀悽悄”:描绘出清丽的湖山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 “遥想千家野哭,正都门酒温歌竞”:对比乡野的悲伤与都市的繁华,突显社会的矛盾。
- “塞雁惊烽,哀鸿遍地”:北方的雁因战争而惊飞,暗示动乱与哀伤。
- “剑外心期,吟边怀抱,怕催青鬓”:表达对未来的期盼与岁月流逝的惆怅。
- “步溪桥天心何处,问梅花讯”:最后以问梅花的方式,寄托了对故乡与未来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琼蕤飘散”比喻美好的事物。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塞雁惊烽,哀鸿遍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内心的情感交融,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心路历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沙”:象征故乡的美丽与怀念。
- “琼蕤”:象征纯洁与美好。
- “月寒风噤”:象征孤独与凄凉。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以下哪一句描绘了自然景象? A. 客怀悽悄
B. 天风夜度龙沙
C. 遥想千家野哭
D. 剑外心期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A. 失败
B. 忧伤
C. 希望
D. 绝望 -
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什么历史时期? A. 抗战胜利后
B. 新中国成立前
C. 文革时期
D. 清朝末年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春夜的美丽与忧伤。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作,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忧虑。
诗词对比:
- 比较萧萐父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萧萐父更加强调社会情感与历史背景,而李白则更自由奔放,体现个体的孤独与洒脱。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萧萐父诗词研究》
- 《现代诗歌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