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喜雨用郑彦章韵》
时间: 2025-01-10 22:4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喜雨用郑彦章韵
作者: 许有壬 〔元代〕
四郊禾稼如云,方惊数日甘霖好。
吾皇有德,老天能事,非因人祷。
一夜风雷,玄云撩乱,银河倾倒。
问田间消息,年年气象,更催得秋成早。
压尽东华尘土,湛冰壶九重清晓。
晴光渐放,瀛洲波定,御沟声小。
绿野春回,黄扉昼静,篆烟萦绕。
愿鱼羹有饭,避贤归去,向山林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四周田野的丰收,如同云彩一般,令人惊喜的是经过几天的甘霖雨水。皇上德行高尚,老天爷也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绝不是单单靠人们的祈祷。一夜之间,风雷交加,乌云翻滚,仿佛银河倾泻而下。询问田间的消息,年年气象更催促着秋天的早成。压尽了东华的尘土,九重天上清晨的冰壶显得格外明亮。阳光渐渐放射,瀛洲的波浪平静,御沟的声响也变得轻柔。春天回到绿野,黄扉静谧,篆刻的烟雾缭绕。希望能吃到鱼羹,避开贤人,归隐山林,过上隐逸的生活。
注释:
- 禾稼:指稻谷、麦子等农作物。
- 甘霖:甘甜的雨水,特指及时而丰沛的雨。
- 吾皇:指皇帝,表现出对皇权的尊重与崇敬。
- 玄云:深色的乌云,象征即将来临的风雨。
- 东华:古代对东部地区的称谓,常代表清明的天气。
- 湛冰壶:形容天空的清澈,像冰壶一样透彻。
-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篆烟:指烟雾缭绕的景象,表示宁静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有壬,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在当时以清新自然和贴近生活著称,常以描写自然景观和农耕生活为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农耕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及时雨对农田的滋润,表达了对皇帝德政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歌鉴赏:
《水龙吟 喜雨》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水对农作物的滋润,以及自然界的和谐美好。首联“四郊禾稼如云”,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丰收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片繁荣的气氛。而“吾皇有德,老天能事”,则是对君主仁政的赞美,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接下来的描写通过风雷和乌云的交替,展现了雨前的气氛,增强了诗的动感。
中间部分“问田间消息,年年气象,更催得秋成早”,强调了自然规律与农耕生活的紧密联系,表现出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宁静与归隐的向往,愿意在绿野中享受宁静的生活,体现了诗人离开繁华,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生动,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丰收、对社会的感激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郊禾稼如云:四周的稻田如同云彩一样绵延,象征着丰收的景象。
- 方惊数日甘霖好:刚刚经历了几天的甘霖,令人感到惊喜。
- 吾皇有德,老天能事,非因人祷:皇帝德行高尚,老天爷的恩惠不是单靠祈祷,而是德行的回报。
- 一夜风雷,玄云撩乱,银河倾倒:一夜之间,风雷交加,乌云翻滚,形象地描绘了即将来临的雨。
- 问田间消息,年年气象,更催得秋成早:询问田间的情况,年年气候变化,使得秋天的到来更加早。
- 压尽东华尘土,湛冰壶九重清晓:清晨的天空,尘土被压制,显得格外清澈。
- 晴光渐放,瀛洲波定,御沟声小:阳光逐渐散发,湖面平静,御沟的声响也变得轻柔。
- 绿野春回,黄扉昼静,篆烟萦绕:春天回到田野,黄扉静谧,缭绕着的烟雾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 愿鱼羹有饭,避贤归去,向山林老:希望能有美味的鱼羹,避开贤人,归隐山林,享受安宁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禾稼如云”通过比喻形象表现丰收。
- 拟人:如“问田间消息”,赋予田间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丰收、赞美德政,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和谐的渴望,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禾稼:象征着希望与丰收。
- 甘霖:代表着自然的恩惠。
- 风雷:象征变化与动荡。
- 清晓:象征宁静与美好的开始。
- 绿野: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繁盛。
- 鱼羹:代表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禾稼如云”是何种含义?
- A. 田野空旷
- B. 丰收的景象
- C. 云层厚重
- D. 农作物枯萎
-
诗人希望在何处归隐?
- A. 城市
- B. 山林
- C. 河边
- D. 海边
-
“压尽东华尘土”中的“东华”指的是?
- A. 东方的阳光
- B. 东部地区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天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许有壬的《水龙吟 喜雨》与杜甫的《春望》均描写了自然与农田的关系,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许有壬则更为乐观,表现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皇德的赞美。两者虽有不同的情感基调,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情感的投入。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