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圃
——杨万里
薤本新痕割复齐,
豆苗初叶合仍离。
鷽声政好还飞去,
不为诗人更许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新割的薤(野葱)刚刚被整齐地割下,豆苗的嫩叶初长成,却又有些分离。此时,黄鹂(鷽)声正好传来,随即飞去,似乎并不在乎诗人希望它停留的时光。
注释
- 薤:一种野生葱,通常用于调味。
- 豆苗:指刚长出的豆芽,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鷽:一种鸟,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或是自然的声音。
- 许时:指允许停留的时间,表达了自然的无情与诗人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与陆游、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三大家”。杨万里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细腻的观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行圃》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季田园的生机盎然。开头两句“薤本新痕割复齐,豆苗初叶合仍离”,用“新痕”和“初叶”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变化。接下来的“鷽声政好还飞去”,则通过黄鹂的鸣叫,增添了诗歌的动感。这种动静结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自由。然而,最后一句“不为诗人更许时”,则通过鸟儿的飞去,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希望抓住的美好瞬间,却因自然的无情而无法实现。整体上,这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既赞美了自然,又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薤本新痕割复齐:新割的薤草留下清晰的痕迹,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表现出田园的整洁与生机。
- 豆苗初叶合仍离:豆苗刚刚发芽,象征着新的生机,但它们的分离又暗示了生命的脆弱。
- 鷽声政好还飞去:黄鹂的鸣叫声正好传来,令人感到愉悦,但它却不愿停留。
- 不为诗人更许时:自然的节奏不为诗人停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如“薤本新痕”与“豆苗初叶”。
- 拟人:黄鹂的行为被赋予人类的情感,使得自然的声音更加生动。
- 意象:薤、豆苗、黄鹂构成了春天田园的生动画面,传达出渴望与无奈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对美好瞬间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薤: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豆苗:代表着新生与生命的希望。
- 鷽声:象征着大自然的声音,传递出春天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薤”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草
- C. 一种树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恐惧
-
“豆苗初叶合仍离”中的“合”指的是什么?
- A. 团聚
- B. 分开
- C. 离开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行圃》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但《春望》更多地关注战争带来的破坏,而《行圃》则专注于田园的生机与自然的无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