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少蕴石林谷草堂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8 13:55:13

云峰带竹似伊川,山溜甘于九陇泉。

离世未应多怨诽,葆真聊自乐虚缘。

漫郎拟酌洼樽酒,逋客惭驰驿路烟。

敢请著书详胜致,千秋万岁遣人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峰带竹似伊川,
山溜甘于九陇泉。
离世未应多怨诽,
葆真聊自乐虚缘。
漫郎拟酌洼樽酒,
逋客惭驰驿路烟。
敢请著书详胜致,
千秋万岁遣人传。

白话文翻译:

云雾缭绕的山峰上竹影摇曳,
山间的溪水甘甜如九陇泉水。
既然隐居于世外,何必多生怨恨与非议,
保有真实的自我,随意享受这虚幻的缘分。
我随意想要斟满低洼酒樽,
而那迟到的客人却为赶路的烟尘感到羞愧。
请问您能否著书详述这些佳境,
让千秋万岁的人们来传颂?

注释:

  • 云峰:指山峰上飘动的云雾。
  • 伊川:古地名,常用于形容山水秀美的地方。
  • 九陇泉:比喻山间的清泉,清甜可口。
  • 离世:指隐居或远离世俗。
  • 怨诽:指怨恨和诽谤。
  • 葆真:保持真实的自我。
  • 洼樽:指低洼的酒樽。
  • 逋客:指滞留的旅客。
  • 遣人传:让人传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字子良,号少蕴,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隐居山林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满足与对世俗纷争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淡漠。开头的“云峰带竹似伊川”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给人以宁静之感。紧接着,诗人将“山溜”的清泉与“九陇泉”相提并论,突显出山中水的甘甜,体现了自然的美好。

在“离世未应多怨诽”一句中,诗人表明了自己对世俗争论的无所谓态度,强调隐居生活的真实与乐趣。“葆真聊自乐虚缘”则展示了他对虚幻缘分的淡然态度,表达了对内心真实的追求。

后半部分中,诗人想要斟酒的画面,以及“逋客惭驰驿路烟”,表现出他对于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清闲生活的珍视。“敢请著书详胜致”则是对自己所见之美的渴望分享,表现出他希望将这种隐逸的美好传承下去的愿望。

全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淡然自得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峰带竹似伊川:描绘了山峰与竹林的和谐景象,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2. 山溜甘于九陇泉:山间清泉甘甜,象征自然的纯美。
  3. 离世未应多怨诽:在隐居生活中不应为外界的非议而烦恼。
  4. 葆真聊自乐虚缘:保持真实的自我,享受虚幻的缘分。
  5. 漫郎拟酌洼樽酒:随意想要品酒,体现了轻松自在的态度。
  6. 逋客惭驰驿路烟:形象地表现出旅途中的不安与羞愧。
  7. 敢请著书详胜致:希望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人。
  8. 千秋万岁遣人传: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峰带竹”,将山峰与竹林联系,生动形象。
  • 对仗:如“离世未应多怨诽”,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隐逸生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争论的淡漠、以及希望将美好生活传承下去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峰:象征宁静和隐逸。
  • :象征高洁与不屈。
  • 山溜:代表自然纯净的美。
  •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陇泉”用来比喻什么?

    • A. 竹林
    • B. 清泉
    • C. 山峰
    • D. 酒樽
  2. 诗人对世俗非议的态度是?

    • A. 怨恨
    • B. 不在乎
    • C. 赞同
    • D. 愤怒
  3. “敢请著书详胜致”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 A. 隐居生活
    • B. 传承美好
    • C. 享受虚幻
    • D. 感慨人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葛胜仲与王维在山水诗中的表现,王维的诗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而葛胜仲则侧重于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