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有进劝工部兄召客》

时间: 2025-02-04 16:33:15

索居湖海欲忘忧,瓜葛相呼事弈秋。

方罫互赢多有进,圆盆更酌早为谋。

格高谁是州中正,米贱休沽县督邮。

及取春光尚堪赏,莫辞醉倒更扶头。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弈棋有进劝工部兄召客

作者: 葛胜仲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索居湖海欲忘忧,
瓜葛相呼事弈秋。
方罫互赢多有进,
圆盆更酌早为谋。
格高谁是州中正,
米贱休沽县督邮。
及取春光尚堪赏,
莫辞醉倒更扶头。

白话文翻译:

在湖海边独自居住,想要忘却烦恼,
朋友相邀下棋,畅谈秋天的趣事。
棋盘上输赢频繁,大家都在进步,
酒杯中酒更要早早畅饮来谋划。
棋艺高超的谁是州里的正直之士,
米价便宜的地方不必去找县里的官员。
趁春光正好,尽情欣赏,
不要推辞,醉了也要互相搀扶。

注释:

  • 索居:独自居住,隐居的意思。
  • 弈秋:指下棋,"弈"即指下棋,"秋"是象征棋局的时光。
  • 方罫:方形的棋盘,象征着棋局。
  • 圆盆:圆形的酒杯,代表饮酒。
  • 格高:棋艺高超。
  • 米贱:米价便宜,暗指生活富裕或经济宽裕。
  • 县督邮:指县里的官员,暗含对官场的不满。
  • 莫辞醉倒:劝人们放下顾虑,尽情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和政治变革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隐居生活和对友人相聚的期待有关。在那个时代,士人多在官场与隐居之间徘徊,诗中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开头的“索居湖海欲忘忧”,直接传达出一种渴望逃避世俗烦恼的情感,湖海象征着广阔的胸怀和宁静的生活。

接下来的“瓜葛相呼事弈秋”,则用“瓜葛”来形容朋友间的亲密关系,暗示着下棋时的欢声笑语和轻松氛围。棋局的变化,“方罫互赢多有进”,不仅展现了下棋的乐趣,也象征着生活中的竞争与进步。

“圆盆更酌早为谋”则强调了饮酒的社交性质,酒不仅是消遣,更是谋划未来的工具。后面提到的“格高谁是州中正”,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思考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而“米贱休沽县督邮”则表现出对官场的讽刺和对世俗利益的淡漠。

最后的“及取春光尚堪赏,莫辞醉倒更扶头”,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尽情享乐。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索居湖海欲忘忧:独自居住在湖边海畔,想要忘却内心的忧虑。
  2. 瓜葛相呼事弈秋:朋友们相约下棋,畅谈秋日的趣事。
  3. 方罫互赢多有进:在棋盘上,互相对弈,频频获胜,大家都有所进步。
  4. 圆盆更酌早为谋:酒杯中酒要早早畅饮,来为未来的谋划打算。
  5. 格高谁是州中正:棋艺高超的人,谁能成为州里的正直之士。
  6. 米贱休沽县督邮:米价便宜的地方,不必去找县里的官员。
  7. 及取春光尚堪赏:趁春光正好,值得好好欣赏。
  8. 莫辞醉倒更扶头:不要推辞,醉了也要互相搀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下棋和生活的竞争比作棋局,体现出生活的智慧。
  • 对仗:如“索居湖海”和“瓜葛相呼”,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夸张:强调友谊与酒的畅快,表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主题思想:

全诗传达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的思考。诗人通过下棋、饮酒等活动,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海: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代表一种逃避世俗的理想。
  • 棋局:象征生活中的竞争与智慧,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酒杯:象征社交与欢乐的氛围,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弈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秋天的景象
    B. 下棋
    C. 朋友聚会

  2. “米贱休沽县督邮”的意思是: A. 米价便宜,不必去找官员
    B. 官员对米价的监管
    C. 生活富裕的表现

  3. 诗中劝人们“莫辞醉倒”的意思是: A. 不要喝酒
    B. 尽情享乐,不要推辞
    C. 享受醉酒的状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体现了对酒的热爱和享乐主义的思想。

诗词对比:

  • 葛胜仲《弈棋有进劝工部兄召客》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现出对饮酒的热爱,但葛胜仲更注重友谊与隐居生活的乐趣,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人生的短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