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5:56:55

稽古逢尧舜,锵金侍冕旒。

生员尊郑学,子舍预夔谋。

翰苑事犹著,岱宗魂已游。

无情是天地,玉树掩蒿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稽古逢尧舜,锵金侍冕旒。
生员尊郑学,子舍预夔谋。
翰苑事犹著,岱宗魂已游。
无情是天地,玉树掩蒿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抒发了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敬仰。回溯古代,恰逢尧舜时代,金声铿锵,侍从在华美的冕旒之下。如今的学子尊重郑国的学问,子舍(指孔子的弟子)参与夔的谋划。翰苑(指文人聚集的地方)中的事务仍然显著,但岱宗的灵魂已经飘游。天地之间似乎无情,只有那玉树掩映着荒丘。

注释

  • 稽古:考究古代的历史。
  • 尧舜:中国古代的贤明君主,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
  • 锵金:形容声音铿锵有力,金声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 侍冕旒:侍奉皇帝的冠冕。
  • 生员:指求学的学生。
  • 郑学:指郑国的学问,以郑玄为代表。
  • 子舍:指孔子的弟子。
  • 夔谋:夔是古代的贤者,此处指参与夔的谋划。
  • 翰苑:文人往来的地方。
  • 岱宗:指泰山,古代被视为神圣之地。
  • 无情:指天地无情,感慨人世间的无常。
  • 玉树:形象地表现高洁的树木,象征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梅溪,南宋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中有文”。其诗风清新脱俗,尤擅长咏物抒怀。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梅尧臣即将离世之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古代贤君和学者的怀念,反思当下的学术风气以及人世的无常。

诗歌鉴赏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 其二》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示了梅尧臣对历史的敬仰及对人世无常的感慨。诗中前两句以尧舜为引,强调了理想中的统治者与学问的价值,揭示了古代政治的清明与学术的繁荣。接着,诗人提到的“生员尊郑学,子舍预夔谋”,则反映出现代学子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与重视。

然而,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渐渐流露出对现实的失落与无奈。特别是“岱宗魂已游,无情是天地”一句,表达了对已故贤者和自然无情的叹息,体现出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玉树掩蒿丘”则以对比手法,突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象征着美好与荒凉之间的张力。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敬仰而逐渐转向感伤,展现了梅尧臣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稽古逢尧舜:回顾历史,恰逢尧舜时代,说明对古代政治的向往。
    2. 锵金侍冕旒:金声铿锵,体现盛大典礼的庄重与辉煌。
    3. 生员尊郑学:现代学子尊重古代学问,表现对文化的传承。
    4. 子舍预夔谋:孔子的弟子参与贤者的谋划,强调学术和智慧的重要性。
    5. 翰苑事犹著:文人聚集的地方,仍然有学术活动,表现出对文化的依恋。
    6. 岱宗魂已游:泰山的灵魂已不再,感叹伟人已逝。
    7. 无情是天地:天地无情,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8. 玉树掩蒿丘:美好的事物被荒草掩盖,象征理想的失落。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稽古逢尧舜,锵金侍冕旒”。
    • 比喻:用“玉树”象征美好的理想。
    • 排比:通过列举古代人物和学问,增强了诗歌的整体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尧舜:象征理想的政治统治。
  • 金声:代表文化和知识的力量。
  • 郑学:象征古代学问的影响。
  • 岱宗:代表古代名山,象征着伟大的精神。
  • 玉树:象征高洁与美好的理想。
  • 蒿丘:象征荒凉与现实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稽古”指的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研究历史
    • C. 参加宴会
  2. “无情是天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大自然的赞美
    •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3. 诗中提到的“郑学”最著名的代表是谁?

    • A. 孔子
    • B. 孟子
    • C. 郑玄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梅尧臣更强调文化的传承,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悲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