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適)》

时间: 2025-01-21 00:28:10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适)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秋天来临,饥荒和寒冷随之而来。我想问问彭州的牧守,何时能够来救济我们这些面临困境的人呢?

注释:

  • 百年:指人生的岁月,也可以理解为时光流逝。
  • 已过半:已过了一半,暗示时间的匆忙和无情。
  • 秋至:秋天来临,寓意收获的季节,但在这里却带来饥寒的困扰。
  • 转饥寒:天气转冷,食物短缺,反映出生活的困苦。
  • 彭州牧:指彭州的地方官员,象征着当权者和救助者。
  • 急难:急迫的困难,意味着人们在艰难的处境中急需帮助。

典故解析:

  • 彭州:彭州古地名,今四川省彭州市。彭州牧是地方官员的称谓,诗中提及此人以求得帮助。
  • :象征着丰收的季节,但在诗中则表现为饥寒交迫,反映出诗人的忧虑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诗作多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民不聊生。诗人身处困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因此向彭州牧发出求助的呼声。

诗歌鉴赏: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适)》是一首浓缩了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百年已过半”,用“百年”这一宽广的时间跨度,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苦短的深刻思考。接下来的“秋至转饥寒”,则将时间的推移与自然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展现出秋天本应是丰收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却是饥寒交迫的苦难时刻,这种巨大的反差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悲凉。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地方官员的期待与呼唤。彭州牧作为地方的统治者,理应对百姓的困境有所回应,但诗中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望。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意义,展示了杜甫作为“诗史”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已过半”:表达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急迫。
  2. “秋至转饥寒”:秋天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气候的变化,也带来了人们生活的困境。
  3. “为问彭州牧”:直接向彭州的官员发问,表现出对其权力的依赖与期待。
  4. “何时救急难”:急切希望得到帮助,反映了民众的无助与苦难。

修辞手法

  • 对比:秋天本是丰收的季节,与“饥寒”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的忧虑。
  • 反问:通过“何时”一问,表达出对政治现实的失望与不满。

主题思想:诗歌集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反映了杜甫对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的深切忧虑,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丰富与丰收,但在诗中却寓意着饥寒与困苦,反映出生活的悲惨。
  • 彭州牧: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失望的并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的字是什么?

    • A. 子美
    • B. 玄宗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彭州牧”指的是什么?

    • A. 地方官员
    • B. 农民
    • C. 商人
  3.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
    • B. 夏
    • C. 秋

答案

  1. A. 子美
  2. A. 地方官员
  3. C. 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适)》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样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注,杜甫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权力的不满,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与情感的描绘,展现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