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寄候毛伯明李叔器康叔临张王臣》
时间: 2025-01-22 09:34: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巴陵洞庭在何处,我昨移官向其所。士所得者毛李康,兼之旧识祁之张。毛公学问本伊洛,康李从之亦不恶。皆能脱去科举累,相与探求圣贤事。张侯英爽固绝人,亦复降志相友亲。谁云巴陵洞庭侧,有此四士宁易得。别来书疏犹数通,辰溪隶与巴陵同。张侯再把蒸湘酒,别后不闻安与否。遥知岁晚巾屦从,当亦念我穷山中。尝疑昔人重离别,生不相逢死何别。偶逢鄂渚行人去,懒复作书题此句。巴陵渺渺若个边,何时重泛洞庭船。
白话文翻译
巴陵和洞庭湖在哪里呢?我昨天被调职到了那里。我在那里结识了毛、李、康三位士人,还有我以前认识的祁地的张先生。毛先生的学问源自伊洛,康和李跟随他也不差。他们都能摆脱科举的束缚,一起探讨圣贤的学问。张先生英俊爽朗,确实非同一般,也能降低身份与我们亲近。谁说在巴陵洞庭湖边,能有这样的四位士人容易呢?分别后,我们还有几封书信往来,辰溪和巴陵是同一片区域。张先生再次举起蒸湘的酒,分别后我就不再听说他的安危。我遥知年底他会穿着巾屦,也会想念我在穷山中。我曾怀疑古人重视离别,生不相遇,死又何必分别。偶尔遇到鄂渚的行人,懒得再写信题这些句子。巴陵遥远如彼,何时能再次泛舟洞庭湖呢?
注释
- 巴陵洞庭:指巴陵和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
- 移官:调职。
- 毛李康:指诗人在巴陵结识的三位士人。
- 伊洛:指伊水和洛水,代指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
- 科举累:科举考试的束缚。
- 张侯:指张先生,诗人的旧识。
- 蒸湘酒:指蒸湘地区的酒。
- 巾屦:指士人的服饰。
- 鄂渚: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
- 辰溪隶与巴陵同:辰溪和巴陵属于同一行政区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赵蕃在调职到巴陵后,怀念旧友并表达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中提到的毛、李、康、张四位士人,是他在巴陵结识的朋友,诗人与他们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学问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巴陵的生活和与四位士人的交往,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学问的共同追求。诗人的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巴陵洞庭的描绘和对旧友的怀念,传达了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巴陵洞庭在何处:开篇即提出问题,表达诗人对巴陵洞庭的向往。
- 我昨移官向其所:说明诗人调职到巴陵。
- 士所得者毛李康:介绍在巴陵结识的三位士人。
- 兼之旧识祁之张:提到旧识张先生。
- 毛公学问本伊洛:赞扬毛先生的学问源自中原。
- 康李从之亦不恶:说明康和李跟随毛先生也不差。
- 皆能脱去科举累:赞扬他们摆脱科举束缚。
- 相与探求圣贤事:表达他们共同探讨学问。
- 张侯英爽固绝人:赞扬张先生的英俊爽朗。
- 亦复降志相友亲:说明张先生降低身份与他们亲近。
- 谁云巴陵洞庭侧:反问句,强调四位士人的难得。
- 有此四士宁易得:再次强调四位士人的难得。
- 别来书疏犹数通:说明分别后仍有书信往来。
- 辰溪隶与巴陵同:说明辰溪和巴陵属于同一区域。
- 张侯再把蒸湘酒:回忆与张先生共饮的情景。
- 别后不闻安与否:表达对张先生安危的关心。
- 遥知岁晚巾屦从:想象张先生年底的情景。
- 当亦念我穷山中:表达自己对张先生的思念。
- 尝疑昔人重离别:表达对离别的感慨。
- 生不相逢死何别:表达对生死离别的思考。
- 偶逢鄂渚行人去:说明偶遇鄂渚行人。
- 懒复作书题此句:表达懒得再写信的情感。
- 巴陵渺渺若个边:表达对巴陵的遥远感。
- 何时重泛洞庭船:表达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反问:如“谁云巴陵洞庭侧,有此四士宁易得”。
- 比喻:如“巴陵渺渺若个边”。
- 对仗:如“生不相逢死何别”。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人通过对巴陵洞庭的描绘和对旧友的怀念,传达了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巴陵洞庭:象征着诗人的新生活和与旧友的联系。
- 毛李康张:象征着诗人在巴陵结识的朋友和共同的学问追求。
- 蒸湘酒:象征着与旧友的共同回忆。
- 巾屦:象征着士人的身份和服饰。
- 鄂渚:象征着诗人与旧友的联系和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巴陵结识了哪几位士人? A. 毛、李、康、张 B. 毛、李、康 C. 毛、李、张 D. 毛、康、张
-
诗中提到的“蒸湘酒”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新生活 B. 与旧友的共同回忆 C. 诗人的孤独 D. 诗人的学问追求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什么期待? A. 对旧友的怀念 B. 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C. 对新生活的向往 D. 对学问的追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岳阳楼》:同样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描绘了湖景,但赵蕃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赵蕃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