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路分善应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4:07:34

公就专城养,我安陶令庐。

几因州府入,得侍笑谈馀。

课诵列童稚,戚休询里闾。

高堂朝夕望,宁复象平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赵路分善应三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公就专城养,我安陶令庐。 几因州府入,得侍笑谈馀。 课诵列童稚,戚休询里闾。 高堂朝夕望,宁复象平居。

白话文翻译: 您去专城享受养老,我则安居在陶令般的庐舍。 几次因州府事务进入,得以侍奉并共享欢笑交谈之余。 教导诵读给孩童们,关心邻里间的喜怒哀乐。 在高堂上朝夕相望,岂能再像往常那样安居。

注释:

  • 专城养:指在城市中享受养老生活。
  • 陶令庐:指陶渊明的居所,这里比喻简朴的乡间居所。
  • 州府入:指因公务进入州府。
  • 笑谈馀:指在公务之余的闲谈笑语。
  • 课诵:指教导孩童读书。
  • 戚休:指邻里间的喜怒哀乐。
  • 里闾:指乡里,邻里。
  • 高堂:指家中高大的厅堂。
  • 宁复:岂能再。
  • 象平居:像平常那样安居。

诗词背景: 作者赵蕃,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此诗为挽诗,表达对赵路分善应的怀念与敬仰。赵路分善应可能是一位在城市中享受养老生活的官员,而作者则安居乡间,两人因公务有过交往,作者对其生活态度和品德表示敬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赵路分善应和作者自己生活状态的对比,展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选择和交往经历。诗中“公就专城养,我安陶令庐”一句,直接点明了两人生活的差异,赵路分善应在城市中享受养老,而作者则选择在乡间简朴生活。后文通过“几因州府入,得侍笑谈馀”等句,回忆了两人因公务而有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赵路分善应的怀念和对其品德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生活状态的对比和交往经历的回忆,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公就专城养,我安陶令庐”,通过对比赵路分善应和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选择。
  • “几因州府入,得侍笑谈馀”,回忆了两人因公务而有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赵路分善应的怀念。
  • “课诵列童稚,戚休询里闾”,展现了作者在乡间的生活状态,教导孩童,关心邻里。
  • “高堂朝夕望,宁复象平居”,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赵路分善应和作者自己生活状态的对比,突出了两人不同的生活选择。
  • 回忆:通过回忆两人因公务而有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赵路分善应的怀念。
  • 象征:“陶令庐”象征简朴的乡间生活,“高堂”象征对友人的敬仰。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赵路分善应和作者自己生活状态的对比,以及对两人交往经历的回忆,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陶令庐”:象征简朴的乡间生活。
  • “高堂”:象征对友人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公就专城养”指的是谁? A. 赵蕃 B. 赵路分善应 答案:B

  2. “我安陶令庐”中的“陶令庐”象征什么? A. 城市生活 B. 简朴的乡间生活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课诵列童稚”是指作者在做什么? A. 教导孩童读书 B. 在城市中享受养老生活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简朴乡间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敬仰。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简朴乡间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简朴乡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