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大风雨五绝》

时间: 2025-01-27 03:54:39

眦血滴耕夫,愁眉蹙贾胡。

良辰风雨至,不复田禾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大风雨五绝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眦血滴耕夫,愁眉蹙贾胡。
良辰风雨至,不复田禾苏。

白话文翻译:

血滴在农夫的眼角,愁眉紧蹙如同贾胡。
美好的时光伴随风雨而至,田间的禾苗再也无法复苏。

注释:

  • 眦血:眦,眼角;血滴,形容因忧愁而泪流的状态。
  • 耕夫:指农夫,耕作的人。
  • 愁眉蹙:愁眉紧锁,形容忧愁的样子。
  • 贾胡:这里指贾人的胡须,暗指商人,代表与农民形成对比的生活状态。
  • 良辰:好的时光,指中秋的美好时节。
  • 风雨:自然现象,象征着灾难或变故。
  • 田禾苏:禾苗的生长,指农作物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重华,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社会民生,具有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节前夕,表达了农民在风雨来临时的无奈与愁苦。中秋节作为丰收的象征,却因恶劣天气使得农民的辛勤付出变得苍白无力,反映了社会动荡和农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中秋大风雨五绝》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农民在中秋时节遭遇风雨的苦恼与无奈。开篇“眦血滴耕夫”,既描绘了耕作的农夫因天气变化而感到的焦虑与痛苦,也暗示了他眼中的泪水,体现了对生活的不满与悲哀。接着,“愁眉蹙贾胡”对比了农民与商人的生活状态,愁眉紧锁的农夫在美好的中秋时节中却无心享受丰收的喜悦,反映出他心中无尽的忧愁与无力。

“良辰风雨至”一句在字面上强调了自然的不可控,实际上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最后一句“不复田禾苏”道出了农田在风雨中的破坏,禾苗的生长受到影响,象征着农民的辛苦付出化为泡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表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悲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眦血滴耕夫:描绘了农民因愁苦而流泪的状态,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忧虑。
  2. 愁眉蹙贾胡:愁苦的表情和商人形成对比,突显出农民的困境。
  3. 良辰风雨至:美好的时节因风雨而变得黯淡,强调自然的无情。
  4. 不复田禾苏:禾苗无法复苏,暗示农民的辛苦无法得到回报。

修辞手法:

  • 对比:农夫与商人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禾苗的生长与人的希望联系,赋予禾苗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困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农民的辛苦与无助,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夫:象征着勤劳与坚韧。
  • 愁眉:代表着忧虑与无奈。
  • 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
  • 田禾:象征着希望与丰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眦血”指的是什么? A. 眼角的泪水
    B. 田间的泥土
    C. 风雨的声音

  2. 诗中提到的“良辰”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春节
    B. 中秋
    C. 端午

  3. “不复田禾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快乐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在自然和社会变故面前的无奈与悲伤,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农民的生存困境,而杜甫则更广泛地探讨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