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亡诗六首 其三 华黍》
时间: 2025-01-26 03:13: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黮黮重云,习习和风。
黍华陵巅,麦秀丘中。
靡田不播,九谷斯丰。
奕奕玄霄,濛濛甘溜。
黍发稠华,禾挺其秀。
靡田不殖,九谷斯茂。
无高不播,无下不植。
芒芒其稼,参参其穑。
蓄我王委,充我民食。
玉烛阳明,显猷翼翼。
白话文翻译
乌云密布,和风习习。黍的花在山顶盛开,麦子在丘陵中摇曳。田地不播种,九谷的作物依然丰收。天空清朗,细雨淅淅沥沥。黍稠密地开花,禾苗挺立而秀丽。田地未曾耕种,九谷的作物却依然茂盛。无论高处或低处,都是播种的好地方。农田的稼穑繁茂,丰收的景象让人欣喜。储备我们王的粮食,充实人民的口腹。阳光明媚,如同玉烛般明亮,显现出美好的征兆。
注释
- 黮黮:指深色的云。
- 习习:指和风轻轻吹拂。
- 黍华:黍的花。
- 靡田不播:没有田地不播种。
- 九谷:指九种谷物,泛指农作物。
- 奕奕:形容光明、明亮的样子。
- 蓄我王委:储存国家的粮食。
- 玉烛阳明:比喻阳光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束皙,魏晋时期的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关怀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补亡诗六首》是对时局的感慨与反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兴旺和民生富足的期盼。此诗特别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农作物的丰收,表现了诗人对农业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开头的“黮黮重云,习习和风”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环境,给人以安逸的感觉。而后“黍华陵巅,麦秀丘中”的描写,则展现出丰收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馈赠的感激。
诗中提到“靡田不播,九谷斯丰”,这句话让人感受到一种反常的丰收,似乎在暗示着自然的慷慨和人类的努力是相辅相成的。接着“奕奕玄霄,濛濛甘溜”则进一步渲染了丰收的气氛,形成了一种天地人和的美好景象。
最后,诗人提出“蓄我王委,充我民食”,强调了社会责任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寓意着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安康。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黮黮重云,习习和风:描绘了阴云密布、和风轻拂的天气,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黍华陵巅,麦秀丘中:展现了高山上的黍花和丘陵中的麦子,表现了丰收的画面。
- 靡田不播,九谷斯丰:尽管没有播种,仍能丰收,反映了自然的神奇。
- 奕奕玄霄,濛濛甘溜:描绘了明朗的天空和细雨的场景,增添了诗的韵味。
- 黍发稠华,禾挺其秀:描绘了黍的丰盛和禾苗的挺拔,表现出农作物的生机。
- 靡田不殖,九谷斯茂:再次强调农田的耕种与丰收的关系,突显自然的富饶。
- 无高不播,无下不植:强调不论高地低地,都是适合种植的地方,展现了农业的广泛性。
- 芒芒其稼,参参其穑:描绘了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充满生机。
- 蓄我王委,充我民食:表达了对国家粮食储备的期望,反映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 玉烛阳明,显猷翼翼:比喻阳光明亮,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烛阳明”,将阳光比作玉烛,形象而生动。
- 对仗:在意象上形成呼应,如“黍华陵巅,麦秀丘中”。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增添了诗的情感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农业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天象变化,暗示着自然的无常。
- 黍:代表着丰收,象征着农业的繁荣。
- 禾:象征着生命和希望,表现出农民的辛勤劳动。
- 甘溜:细雨的意象,象征着滋润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黮黮重云”描绘了怎样的天气?
- A. 明媚阳光
- B. 阴云密布
- C. 风和日丽
-
“靡田不播,九谷斯丰”的意思是?
- A. 所有田地都要播种
- B. 没有田地不丰收
- C. 丰收需要播种
-
“玉烛阳明”比喻什么?
- A. 太阳明亮
- B. 月亮皎洁
- C. 星星闪烁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春晓》: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对比
《静夜思》 - 李白
- 对比主题:两首诗均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补亡诗》则强调社会责任与民生。
参考资料
- 《魏晋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农耕文化与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