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三首》
时间: 2025-01-11 02:3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拂拂东风欲辨晨,新晴和气满郊闉。
未妨吹雅存豳俗,何必沉巫怖邺民。
田父扶携问鸡卜,村姑呼唤祭蚕神。
柴门不识徵祖吏,便是尧时击壤人。
白话文翻译
春风轻拂,早晨的气息逐渐明朗,新晴的和煦气息弥漫在乡间。
这并不妨碍我传承古雅的风俗,何必因为巫术而恐惧邺城的百姓呢?
田间的父亲扶着孩子询问鸡的卜卦,村里的姑娘呼唤着祭祀蚕神。
柴门外的人不认识征税的官吏,那简直就是尧时代击壤的老百姓。
注释
- 拂拂:形容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 郊闉:郊外的障碍,指乡间的环境。
- 豳俗:指古豳地的风俗,强调传统的美好。
- 沉巫:沉迷于巫术,形容对迷信的恐惧。
- 鸡卜:用鸡卜卦,古代一种占卜的方式。
- 祭蚕神:祭祀蚕神,表现农民的传统信仰。
- 柴门:乡村的门,象征农村生活的简单。
- 徵祖吏:指征税的官吏,代表官府的存在与影响。
- 尧时:指远古尧帝时期,象征理想的社会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石头,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豪放,善于描绘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其诗歌多反映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乡村的生活状态与人们的传统习俗。诗人在经历了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后,愈加珍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表达出对俗世的反思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风的拂动作为开端,抒发了诗人对新晨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好,更将目光投向了乡村的日常生活。诗人通过描写农民的生活场景,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质朴生活的向往。田父询问鸡卜、村姑祭蚕神,展现了农村人对土地的依赖和对自然的尊重。这些细腻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真实与温暖,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和对传统的敬仰。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柴门不识徵祖吏”,表达了诗人对官府的疏离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似乎在呼唤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古代淳朴生活的理想状态。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上真挚感人,体现了诗人心中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拂拂东风欲辨晨:春风轻拂,晨曦渐亮,暗示着新的开始。
- 新晴和气满郊闉:新晴的天气带来了和气,乡间的气氛温暖宜人。
- 未妨吹雅存豳俗:即使在这种环境下,我依然可以传承优雅的风俗。
- 何必沉巫怖邺民:不必因为迷信而恐惧外地的民众。
- 田父扶携问鸡卜:农民在田间询问鸡卜,表现出对未来的依赖与期望。
- 村姑呼唤祭蚕神:村里的姑娘在呼唤蚕神,体现出传统信仰。
- 柴门不识徵祖吏:乡村的生活与官府的关系疏离。
- 便是尧时击壤人:这种生活状态仿佛回到了尧时期的理想社会。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拂拂东风”比喻温暖的春天来临。
- 对仗:如“田父扶携”与“村姑呼唤”,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春风轻拂。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渴望回归一种和谐、自然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晨: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鸡卜:象征着对未来的期盼与信仰。
- 蚕神:体现了农民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 柴门:象征着乡村生活的简单与质朴。
- 徵祖吏:反映了官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秋天的萧瑟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炎热
-
田父询问“鸡卜”是为了:
- A. 询问天气
- B. 预测未来
- C.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
- D. 祭祀神灵
-
诗中“柴门不识徵祖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官府的依赖
- B. 对官府的疏远
- C. 对官府的尊重
- D. 对官府的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关注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感慨。
- 王维《鹿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刘克庄年谱》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