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后》

时间: 2025-01-25 23:26:48

□□□□□□□,□□□梁一点尘。

绕树都忘寒彻□,□□□□□□□。

□□客至徘徊月,不怕天嗔漏□□,□□□□□□□。

咏梅合属姓林人。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竹石卷后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白雨跳珠,梁一点尘。
绕树都忘寒彻,客至徘徊月。
不怕天嗔漏,咏梅合属姓林人。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春雨像珠子一样落下,打在竹子上,像是给竹子披上了一层细腻的尘土。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竹子依旧坚韧挺拔,仿佛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客人来到这里,徘徊在月下,似乎不怕天上的阴云和漏雨。吟咏梅花的诗句,正如竹子和梅花一样,都是与自然同在的灵魂。

注释:

  • 白雨:春天的细雨,象征生命的滋润。
  • :竹子的一个部位,形象地表现了竹子的生长状态。
  • 寒彻:形容寒冷的气息,竹子在这样冷的环境中依然屹立不倒。
  • 徘徊月:在月光下徘徊,暗示一种闲适和思考的状态。
  • 天嗔漏:形容天公不作美,漏雨也不怕,表现了诗人的淡然态度。
  • 咏梅:咏咏梅花,表现了一种高洁、坚韧的品格。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石屋,宋代诗人,擅长古诗和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他对自然有更深刻的感悟,竹子和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理解。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竹石卷后》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诗中通过对竹子和梅花的描绘,传达了坚韧和高洁的品格。开头的“白雨跳珠”生动形象,描绘了春雨滋润竹子的场景,给人一种清新幽静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绕树都忘寒彻”,表现了竹子在严寒中依然挺拔的精神,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生命力。

在“客至徘徊月”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即使面临天公的阴云和漏雨,诗人也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从容与洒脱。结尾的“咏梅合属姓林人”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梅花与竹子一样,都是坚韧和高洁的象征,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白雨跳珠:描绘春雨的细腻和生动。
    2. 梁一点尘:竹子上沾染了细尘,象征着自然的气息。
    3. 绕树都忘寒彻:竹子在冬天的寒冷中依然坚韧,表现生命的坚持。
    4. 客至徘徊月:描绘月夜中的闲适与思考。
    5. 不怕天嗔漏: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从容态度。
    6. 咏梅合属姓林人:梅花与竹子互为映衬,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雨跳珠”比喻细雨如珠落下,生动形象。
    • 拟人:让雨和竹子有了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体上表现了诗人对坚韧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透漏出一种淡然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诗人对美好品格的向往。
  • 春雨:象征生命的滋润,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雨是什么样的?(A. 大雨 B. 细雨 C. 暴雨)
    2. 诗人对竹子的态度是怎样的?(A. 赞美 B. 贬低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客”是在做什么?(A. 吃饭 B. 睡觉 C. 徘徊)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杜甫的诗歌,都是在描绘自然和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但刘克庄的诗更注重自然的内在品质,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