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时间: 2025-01-11 05:57:33

祖席为谁设,诸公愧二疏。

虽无人主眷,赖有史官书。

故里山川近,都门供帐初。

百城图画笔,几两送寒车。

老氏先知足,逋翁晚定储。

萧生亦宫傅,岁晏竟何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祖席为谁设,诸公愧二疏。
虽无人主眷,赖有史官书。
故里山川近,都门供帐初。
百城图画笔,几两送寒车。
老氏先知足,逋翁晚定储。
萧生亦宫傅,岁晏竟何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草堂诗才的自信,以及对朋友们聚会的期待。诗中提到,虽没有人来主持,但依赖历史的记载,故乡的山水依然在身边。城市的图画如同笔墨般展现,寒冷的车马也在远行。老子早已知足,隐居的逋翁也早已安排好晚年的生活。至于萧生,即使担任宫廷的傅役,年末又会如何呢?

注释:

  • 祖席:祖辈设下的座位,指家族的聚会。
  • 二疏:指的是“二疏”的出处,古代指的是两位名士,表示对比。
  • 史官书:历史记载的文书。
  • 故里:指故乡。
  • 百城:形容许多城市。
  • 老氏:老子,指道家哲学的创始人。
  • 逋翁:指隐居的老人,暗指陶渊明。
  • 萧生:指萧何,古代的名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生活在南宋。他的诗风严谨,内容丰富,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其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强调道德修养与自然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友人聚会的期待,以及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和自省。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回顾自己的生活与理想,反映出当时士人的追求与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聚会的场景入手,表现了诗人对文人间情谊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热爱。开头的“祖席为谁设”,引发读者思考聚会的意义,结合“诸公愧二疏”,显示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微妙关系。接着,诗人提到“虽无人主眷”,暗示对人际关系的淡然,反而更依赖历史的记载和故乡的山水,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依赖。

在意象方面,“百城图画笔”描绘出城市的繁华,仿佛通过画笔展现出繁华的生活。而“几两送寒车”,则将生活的艰辛与温暖的聚会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温情与忧愁并存的情感。老子的知足与逋翁的安排,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隐逸和安宁的生活理想。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与反思的关系,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诗的最后一句“岁晏竟何如”,则是对未来的疑问,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祖席为谁设,诸公愧二疏:开篇即提出聚会的疑问,暗示自己与友人间的距离,表达出一种自我反思。
  2. 虽无人主眷,赖有史官书:表示尽管没有人来主导这场聚会,但历史文献能带来一种寄托和依靠。
  3. 故里山川近,都门供帐初:借故乡的山水之近,表明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城市生活的起步。
  4. 百城图画笔,几两送寒车:描绘城市的繁华与旅行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5. 老氏先知足,逋翁晚定储:引用历史人物,强调知足与安定的重要,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6. 萧生亦宫傅,岁晏竟何如:提到萧何,反映出对社会地位与个人理想的思考,留有余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展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借代:用“史官书”代指历史的智慧。
  • 意象:通过山水与城市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与对繁华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聚会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历史的依赖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反思。通过对比与隐喻,展现出士人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最终引发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祖席:象征家族的团聚与亲情。
  • 山川:代表故乡的自然之美与诗人的归属感。
  • 百城: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体现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的历史。
  • 寒车:象征艰苦的生活与旅途的辛劳。
  • 老氏、逋翁:代表着隐逸与知足的理想,体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疏”指的是?

    • A. 两位名士
    • B. 两本书籍
    • C. 两个地方
  2. “祖席为谁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聚会的期待
    • B. 对友人的愧疚
    • C. 对孤独的反思
  3. “老氏先知足”中的“老氏”指的是?

    • A. 老子
    • B. 逋翁
    • C. 萧生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逸生活的诗作,和刘克庄的诗意相似。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出对故乡和过往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了对自然与隐逸的向往,但刘克庄在表达上更为复杂,包含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直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