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4-28 11:2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壶山好,也解忆狂夫。
转首便成千里别,轻年不寄一行书。
浑似不相疏。
催归曲,一唱一愁予。
有剑卖来酤酒吃,无钱归去买山居。
安处即吾庐。
壶山有催归曲赠仆,甚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壶山的美好,让我思念那狂放不羁的朋友。转过头去,便是千里离别,年轻时却没有寄来一封信。似乎我们之间并没有疏远。那催促归来的曲子,每唱一次,我心中便愁苦一分。即使有剑在手,卖了它也只为喝酒,无钱归去买山中的居所。无论在哪里,我都能把这里当成我的家。壶山的催归曲赠给仆人,真是妙极了。
注释:
- 壶山:指的是风景优美的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狂夫:指的是性情洒脱的人,可能是诗人的好友。
- 催归曲:催促归来的歌曲,表达了思乡之情。
- 安处即吾庐:意为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所向即是我的家。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戴复古,字宗孟,号复古,宋代诗人,以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
-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离家远行或思念故乡之时写成,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和对归家的渴望。
诗歌鉴赏:
《望江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与对友人的怀念。开头的“壶山好”直接点明了自然之美,与后面的“忆狂夫”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思念。转首千里别,字里行间流露出离愁别绪,显示出人际关系的疏远与时光的无情。诗中提及的“催归曲”,不仅是对音乐的描摹,也象征着对故土的向往。最后的“安处即吾庐”则展示了诗人对居住地的豁达态度,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哲思,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壶山好,也解忆狂夫:描写壶山的美好引发对朋友的怀念。
- 转首便成千里别:转过头便是千里之遥的别离,表达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
- 轻年不寄一行书:年轻时没有通信,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
- 浑似不相疏:尽管相隔甚远,心中却似乎没有疏离。
- 催归曲,一唱一愁予:催促归来的曲子,每次唱起都令我愁绪加重。
- 有剑卖来酤酒吃:即使有剑在手,也只能卖了它来喝酒,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 无钱归去买山居:没有钱归去买山中的居所,显示出生活的窘迫。
- 安处即吾庐: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所向即是我的家,体现出对家的理解与归属感。
- 壶山有催归曲赠仆,甚妙:壶山的催归曲赠给仆人,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壶山比作心灵的寄托。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复:对“催归曲”的重复,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归家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 壶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人心的寄托。
- 催归曲:象征着对故土的思念与归属感。
- 剑:象征着力量与无奈,反映出诗人的处境与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壶山”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自然美
- C. 财富
-
“催归曲”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思乡
- C. 忧愁
-
诗人对居住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归属感
- C. 逃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李白在《月下独酌》中体现的孤独与洒脱,与戴复古在《望江南》中对友人的思念形成对比。两者均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戴复古诗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