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杨起居、李员外》

时间: 2025-01-25 23:40:58

上林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顾影怜青籞,传声入紫微。

夜陪池鹭宿,朝出苑花飞。

宁忆寒乡侣,鸾凰一见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林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顾影怜青籞,传声入紫微。
夜陪池鹭宿,朝出苑花飞。
宁忆寒乡侣,鸾凰一见稀。

白话文翻译:

在上林苑春天更显得美好,来访的大雁却不知归期。
我独自凝视自己的影子,怜惜那青色的柳条,
它的声音传入紫微星空。
夜里陪伴池塘的白鹭栖息,早晨却让花儿随风而飞。
我宁愿怀念那寒冷故乡的伴侣,凤鸾一见也是难得。

注释:

  • 上林: 指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春季花木繁盛。
  • 宾雁: 来访的大雁,象征春天的到来。
  • 顾影: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表达孤独感。
  • 青籞: 青色的柳条,象征春天的生机。
  • 紫微: 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座,象征高远的境界。
  • 池鹭: 指白鹭,夜晚栖息于池塘。
  • 苑花: 指园中的花朵,早晨随风而飞,象征美好的瞬间。
  • 寒乡侣: 指寒冷故乡的伴侣,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鸾凰: 指神话中的鸟,象征稀有的美好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扬州,擅长写田园诗和咏物诗,风格清新细腻。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主题,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值燕雁归来的时节,诗人在春光明媚的上林苑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却因独自一人而生出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融入了对友人的寄托与对故乡的怀念,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鸟类的动态,展现了诗人对春光的赞美和对人情的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大雁的归来,营造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更多的是一种孤独的感受。接下来的“顾影怜青籞”,诗人借柳条的青翠表达自己的孤单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敏感和细腻。

“夜陪池鹭宿,朝出苑花飞”两句则描绘了夜晚与清晨的景象,给人以宁静与美感,而花朵随风而飞的意象,流露出一种短暂与无常,似乎在暗示人世间的美好总是转瞬即逝。最后一句“宁忆寒乡侣,鸾凰一见稀”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故乡友人的怀念和渴望,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结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林春更好,宾雁不知归:春天的上林苑更显得优美,但大雁似乎忘记了归去,象征春天的美好与游子心中的无奈。
  2. 顾影怜青籞: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怜惜那青绿的柳条,表现出对春天生机的感慨和个人的孤独感。
  3. 传声入紫微:柳条的声音传入高远的紫微星空,象征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向往与追求。
  4. 夜陪池鹭宿,朝出苑花飞:夜晚与白鹭相依而眠,早晨花儿随风飞舞,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美丽。
  5. 宁忆寒乡侣,鸾凰一见稀:宁愿怀念寒冷故乡的伴侣,凤鸾一见也是难得,表达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拟人化:将柳条和花朵赋予感情,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
  • 对仗:如“夜陪池鹭宿,朝出苑花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以“鸾凰”比喻稀有的美好,表达出对友谊的珍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和故乡友人的思念,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上林:象征春天的繁华与美好。
  • 宾雁:象征春天的归来与希望。
  • 青籞: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孤独感。
  • 池鹭:寄托宁静与和谐的意象。
  • 苑花:象征短暂的美好与易逝的时光。
  • 鸾凰:象征珍贵的友谊与美好的往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上林”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农田
    • B. 皇家园林
    • C. 山林
    • D. 村庄
  2. 诗中“顾影怜青籞”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孤独
    • C. 高兴
    • D. 愤怒
  3. “鸾凰一见稀”中的“鸾凰”比喻什么?

    • A. 普通的鸟
    • B. 美好的友谊
    • C. 不同的花
    • D. 远方的亲戚

答案:

  1. B. 皇家园林
  2. B. 孤独
  3. B. 美好的友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孟浩然的《春晓》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强调静谧的环境和内心的宁静。
  • 孟浩然《春晓》:聚焦于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情感较为欢快。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同主题下所展现的情感和艺术风格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