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清明》

时间: 2025-01-23 02:05:46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清明
作者: 韦庄 〔唐代〕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诗人回忆往昔,感慨春天的伤感与美好。首先提到春雨和芳草,接着描述了宫中仪式和节日的热闹场面。然后描绘了游人们在春天游玩的情景,最后表达了对过去安宁时光的怀念与欣喜。

注释:

  • :早,指时间。
  • 伤春:对春天的惆怅和伤感。
  • 可堪:能够忍受、值得一看。
  • 内官:指宫中的官员。
  • 清明火:清明节时点燃的火,象征祭祀和缅怀。
  • 上相:指宰相,古代最高的官职。
  • 白打钱:指白色的纸钱,用于祭祀。
  • 紫陌:指通往城外的道路。
  • 红叱拨:形容马匹嘶鸣的声音。
  • 绿杨:指绿柳,春天的景色。
  • 承平事:指太平盛世的事情,反映对安宁时光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庄,唐代著名诗人,字子云,号梅溪。与李商隐齐名,擅长五言诗,风格细腻,情感深厚。他的作品常以爱情、伤感、自然为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明节前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同时也蕴含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长安清明》是韦庄在清明节期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清明节的文化氛围。开篇便以“伤春梦雨天”引入,表达了春雨伴随的惆怅,给人以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感觉。“芳草更芊芊”则描绘了春草繁茂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接下来的“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不仅展示了清明节的祭祀活动,还隐含了官场的安稳与节日的繁华。“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通过细致的描写,勾勒出游人们在春日游玩的场景,生动展现了节日的热闹。

最后,诗人通过“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珍惜与怀念,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化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感,更展现了韦庄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蚤是伤春梦雨天”:早春时节,细雨如梦,令人感伤。
  2. “可堪芳草更芊芊”:春草更显得繁茂,生机盎然。
  3. “内官初赐清明火”:内官首次点燃清明节的火,象征祭祀。
  4. “上相闲分白打钱”:宰相闲暇分发纸钱,反映节日的繁华。
  5. “紫陌乱嘶红叱拨”:通往城外的道路上,马儿嘶鸣声乱。
  6. “绿杨高映画秋千”:绿柳映衬着秋千,展现春日的乐趣。
  7. “游人记得承平事”:游人们仍记得太平盛世。
  8. “暗喜风光似昔年”:内心欣喜,风光如昔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春雨、芳草、清明火等,构成了春天生机与节日氛围的意象。
  • 拟人:马儿的“嘶鸣”赋予了生命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的热闹场景与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过去安宁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机与伤感。
  • 芳草:象征春天的繁茂和生命力。
  • 清明火:象征着祭祀和对先人的缅怀。
  • 紫陌:象征游历与人群的热闹。
  • 绿杨: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内官”是指什么?

    • A. 农民
    • B. 宫中的官员
    • C. 商人
  2. “游人记得承平事”中的“承平”是什么意思?

    • A. 战乱
    • B. 太平
    • C. 贫穷
  3. 诗中的“紫陌”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
    • B. 道路
    • C. 芳草

答案:

  1. B. 宫中的官员
  2. B. 太平
  3. B. 道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诗词对比

  • 韦庄的《长安清明》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韦庄更侧重于节日的欢愉与人们的活动,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春天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韦庄诗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长安清明》这首诗的意蕴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