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

时间: 2025-04-29 15:22:36

像教得重兴,因师说大乘。

从来悟明主,今去证高僧。

蜀国烟霞异,灵山水月澄。

乡闾诸善友,喜似见南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
作者: 刘得仁

像教得重兴,因师说大乘。
从来悟明主,今去证高僧。
蜀国烟霞异,灵山水月澄。
乡闾诸善友,喜似见南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智玄首座归蜀的祝福和敬意。诗中提到,因师父传授大乘佛法,智玄得以重振教义。一直以来他对佛法的领悟和对明主的理解,今日去往蜀地将能见证高僧的风范。蜀国的山水烟霞独特,灵山的水月清澈透明。故乡的朋友们,见到他就像见到了南方的能僧一样欢喜。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兴:重新振兴、复兴。
  • 大乘:指大乘佛教,与小乘相对,是一种佛教思想流派。
  • 明主:指明智的主宰,指佛教的真理或佛陀。
  • 蜀国:指现今的四川省。
  • 灵山:是佛教名山,象征着佛教的教义和智慧。
  • 南能:指南方的能僧慧能,是禅宗六祖。

典故解析:

  • 智玄首座:智玄是唐代著名的高僧,尤其以其大乘佛法的传播而著称。
  • 蜀中旧山:指的是智玄归去的地方,具有乡愁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作品多以山水、佛教等为主题,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智玄首座返回蜀地的时刻,表达了对智玄的敬仰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视和人们对高僧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深厚的佛教情感和对智玄首座的敬仰。开头两句中,诗人以“像教得重兴,因师说大乘”开篇,表明智玄的教义传承与复兴,这不仅是对智玄的赞美,也是对佛教大乘思想的推崇。诗中提到的“悟明主”,显示出智玄在理解佛教真理方面的深刻领悟,展现了其作为高僧的智慧和修养。

接下来的“蜀国烟霞异,灵山水月澄”,描绘了蜀地的秀美山水,运用自然景象来衬托智玄的圣洁与智慧,表现出一种人、自然与佛教的和谐关系。最后,诗人以“乡闾诸善友,喜似见南能”结束,表达了对智玄回归故乡的期盼与祝福,仿佛智玄的归来能带给人们智慧与宁静,像南能那样使人欢喜。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的人文关怀与对佛教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像教得重兴:智玄因师父的教导而重新振兴佛教。
  • 因师说大乘:因为师父讲解大乘佛教的教义。
  • 从来悟明主:智玄一直以来对佛教真理的领悟。
  • 今去证高僧:如今他前往蜀中,去见证高僧的风范。
  • 蜀国烟霞异:蜀地的山水烟霞各具特色。
  • 灵山水月澄:灵山的水与月光清澈明亮。
  • 乡闾诸善友:故乡的朋友们。
  • 喜似见南能:见到他就像见到了南方的能僧一样欢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智玄的归来比作南能的出现,强调智慧的传承。
  • 对仗:前后句在字数和结构上相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智玄首座的祝福与敬仰,体现了佛教的智慧与人间的美好关系,传达出一种对高僧的尊重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霞:象征蜀地的美丽与神秘,代表自然的魅力。
  • 灵山:象征佛教智慧与修行的地方。
  • 水月:象征明澄的心境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得仁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南能”指的是哪位高僧?
    A. 玄奘
    B. 慧能
    C. 达摩

  3. “蜀国烟霞异”中的“烟霞”主要指什么?
    A. 美丽的山水
    B. 迷雾和云彩
    C. 佛教的教义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送孟东野序》 by 王勃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送孟东野序》相比,刘得仁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佛教思想的表达与对高僧的敬仰,而王勃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与主题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 《佛教文化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