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湿轿乘凉入,斜灯借路明。
柳欹元不倒,桥阔自多惊。
宿溜停残滴,朝曦放快晴。
溪流太无赖,不作一声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傍晚的场景:湿漉漉的轿子在凉爽的空气中缓缓驶入,斜斜的灯光为迷茫的行路人照亮前方。垂柳依依,毫不畏惧地倾斜着,宽阔的桥面让人感到惊讶。宿雨的滴水在清晨的阳光中依然留存,而朝霞则将天空映衬得明亮而美好。溪水流淌,仿佛十分顽皮,竟不发出一声声响。
注释:
- 湿轿:指用来乘坐的轿子,因雨水而湿润。
- 斜灯:斜着照射的灯光。
- 柳欹:柳树倾斜的样子。
- 阔:宽广。
- 宿溜:残留的雨水。
- 朝曦:清晨的阳光。
- 无赖:形容溪流的活泼与顽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自然,常被称为“诗中有画”的代表。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为主,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
《发中桥二首》是在诗人游历或归途中写就,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体现出南宋士人的闲适与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夏日傍晚场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湿润的轿子和昏黄的灯光,渲染出一种温馨与宁静的氛围。特别是“湿轿乘凉入”,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清凉的感觉,似乎带着雨水的清新气息。接下来,“柳欹元不倒”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柳树虽然倾斜,却依旧挺立,象征着坚韧与生命的顽强。“桥阔自多惊”则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开阔与心情的愉悦,桥的宽广让人心中充满惊喜。
后两句“宿溜停残滴,朝曦放快晴”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宿雨的滴水在晨光中闪耀,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最后一句“溪流太无赖,不作一声声”,则赋予了溪水以人性化的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切感和对生命的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与淡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湿轿乘凉入:湿润的轿子在凉风中驶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舒适的氛围。
- 斜灯借路明:灯光斜照,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象征着指引与希望。
- 柳欹元不倒:柳树虽然有些倾斜,但依旧屹立不倒,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 桥阔自多惊:宽广的桥面令人感到惊讶,象征着心情的开阔与自由。
- 宿溜停残滴:残留的雨水在晨光中闪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细腻。
- 朝曦放快晴:早晨的阳光明媚,给人带来希望与活力。
- 溪流太无赖:溪水顽皮不已,赋予自然以生动的形象,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溪水形容为“无赖”,赋予其人性特征,生动形象。
- 对仗:如“宿溜停残滴,朝曦放快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观察,表达了在自然景色中体悟生活的乐趣与哲理。
意象分析:
- 湿轿:象征着旅途的清新与湿润,暗示着生活的滋润。
- 斜灯:代表着指引与希望,照亮前行的道路。
- 柳树:象征柔韧与生命力,体现出自然的顽强。
- 桥:象征连接与通达,表现出心灵的开阔。
- 溪流:传达出生命的活力与顽皮,体现自然的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湿轿”指的是什么? A. 干燥的轿子
B. 湿润的轿子
C. 破旧的轿子 -
诗人用“柳欹元不倒”表达了什么? A. 柳树受风影响而倒下
B. 柳树依然挺立,象征坚韧
C. 柳树已经枯萎 -
“溪流太无赖”中的“无赖”是形容溪流怎样? A. 无情
B. 顽皮
C. 无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杜甫
- 杨万里的诗作更偏向写意与自然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生苦闷。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