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龟峰》

时间: 2025-01-26 05:01:13

三十二峰峰最高,脚踏高处真人豪。

远观灵山一{倍亻换山}嵝,俯视彭蠡无波涛。

眼明始见沧海阔,心閒却怜人世劳。

后百千年谁独立,万古一览皆秋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龟峰 谢枋得 〔宋代〕

三十二峰峰最高,脚踏高处真人豪。 远观灵山一倍亻换山嵝,俯视彭蠡无波涛。 眼明始见沧海阔,心閒却怜人世劳。 后百千年谁独立,万古一览皆秋毫。

白话文翻译:

三十二峰中最高的一座,站在高处的人真是豪迈。 远远望去,灵山比其他山峰高一倍,俯瞰彭蠡湖,湖面平静无波。 眼睛明亮才能看到广阔的沧海,心境闲适却怜悯人世的辛劳。 千年之后谁还能独自屹立,万古之间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注释:

  • 三十二峰:指龟峰山上的三十二座山峰。
  • 真人豪:指站在高处的人具有豪迈的气质。
  • 灵山:指远处的一座山,比其他山峰更高。
  • 亻换山嵝:形容山峰高耸。
  • 彭蠡:指彭蠡湖,即今天的鄱阳湖。
  • 沧海阔:形容海洋的广阔。
  • 心閒:心境闲适。
  • 秋毫: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字君实,号梅溪,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是他在游览龟峰山时所作,表达了对高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枋得在游览龟峰山时所作,通过对高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他站在高处,远观灵山,俯视彭蠡湖,感受到自然的壮阔和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龟峰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渺小。诗中,“三十二峰峰最高”一句,直接点明了龟峰山的高耸,而“脚踏高处真人豪”则表达了站在高处的人的豪迈情怀。接下来的“远观灵山一倍亻换山嵝,俯视彭蠡无波涛”,通过对远景和近景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壮阔。最后两句“后百千年谁独立,万古一览皆秋毫”,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认为在广阔的自然面前,人生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谢枋得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十二峰峰最高”:直接点明龟峰山在众多山峰中的突出地位。
  2. “脚踏高处真人豪”:表达了站在高处的人的豪迈情怀。
  3. “远观灵山一倍亻换山嵝”:通过对远景的描绘,展现了灵山的高耸。
  4. “俯视彭蠡无波涛”:通过对近景的描绘,展现了彭蠡湖的平静。
  5. “眼明始见沧海阔”:表达了眼睛明亮才能看到广阔的海洋。
  6. “心閒却怜人世劳”:表达了心境闲适却怜悯人世的辛劳。
  7. “后百千年谁独立”:提出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8. “万古一览皆秋毫”:认为在广阔的自然面前,人生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古一览皆秋毫”,将人生比作微不足道的秋毫。
  • 对仗:如“眼明始见沧海阔,心閒却怜人世劳”,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认为在广阔的自然面前,人生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意象分析:

  • 三十二峰:象征着自然的壮丽。
  • 灵山:象征着高远和超越。
  • 彭蠡湖:象征着平静和宁静。
  • 沧海:象征着广阔和无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十二峰”指的是什么? A. 龟峰山上的三十二座山峰 B. 其他山峰 C. 灵山 答案:A

  2. 诗中的“真人豪”指的是什么? A. 站在高处的人具有豪迈的气质 B. 真人 C. 豪迈的山峰 答案:A

  3. 诗中的“秋毫”比喻什么? A. 微不足道的事物 B. 秋天的细毛 C. 重要的东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高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谢枋得的《题龟峰》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通过对高处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谢枋得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