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附祖
文天祥 〔宋代〕
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
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画影和图形的场景,似乎在追逐风的踪影。书生的命运如同薄弱的纸张般脆弱,身处中心而受尽磨难。那胡人眼神像冬日的火炉,误将颜标(即人名)看作了鲁公。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影图形:指绘画中的影像与形状。
- 捕风:比喻追寻虚幻的事物。
- 书生薄命:指知识分子命运多舛。
- 胡儿:指胡人,通常是指北方少数民族。
- 冬烘眼:形容眼神炽热,像冬天的火炉。
- 颜标:指人名,这里可能是对某位历史人物的称呼。
- 鲁公:指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君,可能是象征某种理想或身份。
典故解析
鲁公通常指的是鲁国的国君,象征着正义与理想。在诗中,胡人误认颜标为鲁公,表现了误解与偏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著称。他在国家灭亡的动荡时期,依然坚持抵抗外敌,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外敌侵扰,社会动荡不安。文天祥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林附祖》是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期写的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的开头用"画影图形"来描绘一种追寻虚幻的状态,似乎在表达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无力。在那个时代,书生的命运被社会和历史的洪流所裹挟,显得十分薄弱和脆弱。这种对命运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胡儿”与“冬烘眼”形成鲜明的对比,胡人虽然眼神热烈,却因误认而显得滑稽,暗示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误解与冲突。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含蓄,情感真挚,体现了文天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人在描绘个人命运的同时,也反映出国家的悲剧,传达了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影图形正捕风:形象地描绘了追逐虚幻的事物,暗指对理想的追求。
- 书生薄命入置中:表达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脆弱与无奈。
- 胡儿一似冬烘眼:描绘了胡人的眼神,传达出一种炽热但又偏离现实的感情。
- 错认颜标作鲁公:揭示了误解与偏见,反映了对理想的误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捕风”比喻追逐虚幻的理想。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文天祥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误解与偏见的存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影:象征虚幻与理想,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书生:象征知识分子,暗示其脆弱的命运。
- 胡儿:代表外族,反映了民族间的误解与冲突。
- 冬烘眼:表现出一种炽热而偏离现实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书生薄命”指什么?
A. 书生的命运多舛
B. 书生的财富
C. 书生的智慧 -
“胡儿一似冬烘眼”中的“冬烘”指什么?
A. 冬天的火炉
B. 冬天的寒冷
C. 冬天的雪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无奈与悲哀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另一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责任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林附祖》:李白通过对月的思念表达个人情感,而文天祥则通过历史背景反映国家命运的无奈与悲哀,两者虽主题不同,却同样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天祥诗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