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 嵇中散康言志》
时间: 2024-09-19 20:38: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曰余不师训。潜志去世尘。
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
灵凤振羽仪。戢景西海滨。
朝食琅玕实。夕饮玉池津。
处顺故无累。养德乃入神。
旷哉宇宙惠。云罗更四陈。
哲人贵识义。大雅明庇身。
庄生悟无为。孙登庶知人。
写怀良未远。感赠以书绅。
白话文翻译:
我不依赖老师的教诲,内心深处志向远离世俗的纷扰。
远大的理想使我走出胸怀开阔的境界,超越了常人的标准。
像灵凤一样展翅飞翔,景色怡人的西海边。
早上吃琅玕果,晚上饮用玉池的清泉。
顺应自然的规律,所以没有负担;修养品德才能达到精神的境界。
宇宙的恩惠是多么广阔,四季的变化如云般飘渺。
智者重视明辨是非,崇高的情操能够庇护自身。
庄周领悟了无为的道理,孙登则深知人情世故。
表达胸中志向并不遥远,感激赠送的书信如同绅士般情义。
注释:
字词注释:
- 曰余不师训:我说我不依赖老师的教导。
- 潜志:内心的志向。
- 世尘:世俗的尘埃,指世间的纷扰。
- 琅玕实:琅玕是一种美丽的果实,象征美好的事物。
- 玉池津:玉池指美丽的池塘,津为水源。
- 养德:修养品德。
典故解析:
- 灵凤:传说中的凤凰,象征高洁和自由。
- 庄生:指庄子,以无为而治著称。
- 孙登:孙氏家族的一员,懂得人情世故,可能指孙权之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淹(444年-505年),字公孟,号归田,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擅长赋、诗,尤其以杂体诗闻名,文风典雅、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江淹在政治动荡的环境中,内心向往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在,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理想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志向。诗人不依赖外界的教诲,而是潜心自修,向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他通过“灵凤振羽仪”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诗中描述的琅玕果和玉池津,不仅是对自然美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的意境高远,借助丰富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宇宙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列举哲人如庄子和孙登,诗人强调了对智慧和德行的重视,最终传达出一种脱离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理想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曰余不师训:表达了诗人独立思考的态度。
- 潜志去世尘:暗示诗人向往远离尘俗的生活。
- 远想出宏域:志向高远,胸怀大志。
- 高步超常伦:立足于超越常人的境界。
- 灵凤振羽仪:象征自由与高洁的追求。
- 戢景西海滨:描绘一种悠闲的自然环境。
- 朝食琅玕实:象征理想生活的美好。
- 夕饮玉池津: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 处顺故无累:顺应自然,心无负担。
- 养德乃入神: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 旷哉宇宙惠:感叹宇宙的广阔与恩惠。
- 云罗更四陈:描绘四季变化的美妙。
- 哲人贵识义:强调智慧与道德的重要性。
- 大雅明庇身:崇高的情操能保护自身。
- 庄生悟无为:提到庄子的哲学思想。
- 孙登庶知人:强调对人情世故的理解。
- 写怀良未远:表达内心的愿望并不遥远。
- 感赠以书绅:感激他人的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理想比作灵凤飞翔,表达追求自由的愿望。
- 对仗:如“朝食琅玕实,夕饮玉池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反映了作者在动荡时代中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凤:象征自由、高洁的理想。
- 琅玕实:代表美好的事物和生活的享受。
- 玉池津:自然的清泉,象征纯净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 A. 权力
- B. 自由与宁静
- C. 财富
- D. 名声
-
诗中提到的“灵凤”象征什么?
- A. 祥和
- B. 自由与高洁
- C. 繁荣
- D. 力量
-
“朝食琅玕实,夕饮玉池津”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快乐与满足
- C. 失望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江淹的《嵇中散康言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有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但江淹更侧重于哲理思考与道德修养,而陶渊明则强调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两者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江淹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