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县》

时间: 2025-01-11 10:08:52

小邑阳春县,荒冈䀨岭尖。

停轮惜白日,买饭爱青帘。

水米贱于布,山柴只换盐。

欲询明日路,乡语不能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邑阳春县,荒冈䀨岭尖。
停轮惜白日,买饭爱青帘。
水米贱于布,山柴只换盐。
欲询明日路,乡语不能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阳春县的小村庄,周围是荒凉的山冈和高耸的山岭。诗人停下脚步,感叹白天的短暂,买饭时却特别喜欢那青色的帘子。这里的水米比布料便宜,山上的柴火只能换来盐。想要询问明天的道路,却发现乡音无法全部表达。

注释:

  • 小邑:小村镇,指阳春县这个地方。
  • 荒冈:荒凉的山冈。
  • 䀨岭:尖锐的山岭。
  • 停轮:停下行程,停下车轮。
  • 惜白日:珍惜白天的光阴。
  • 买饭:购买饭食。
  • 青帘:指青色的窗帘,可能象征着宁静和清新。
  • 水米:水和米,生活必需品,这里说明其价格低廉。
  • 山柴:山上的柴火,指燃料。
  • :生活中的重要调味品和保鲜剂。
  • 乡语:地方方言,表达不全。

典故解析:

阳春县是诗人所处的地方,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诗中提到的“水米贱于布”说明了当地物价的低廉,反映出农村的经济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无,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态及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感慨。阳春县的环境和风土人情为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阳春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首句“小邑阳春县”即表明了诗歌的地理背景,紧接着“荒冈䀨岭尖”描绘出了一幅苍凉的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环境的敏锐观察。中间两句“停轮惜白日,买饭爱青帘”则表现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惋惜,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生活的趣味。最后两句则揭示了经济条件的拮据,既有对物质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体现了诗人对乡土的深情与困惑。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朴实和艰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邑阳春县:介绍地点,强调地方的渺小与平凡。
  2. 荒冈䀨岭尖:描绘荒凉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3. 停轮惜白日:表达对光阴的惋惜,暗示时间的流逝。
  4. 买饭爱青帘:体现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5. 水米贱于布:揭示物价的低廉,反映经济困境。
  6. 山柴只换盐:强调生活的艰辛,柴火的价值不高。
  7. 欲询明日路:表现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8. 乡语不能兼:表达沟通的障碍,乡音无法传达复杂的信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米贱于布,山柴只换盐”,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如“青帘”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冈:象征孤独与贫瘠。
  • 白日:象征时间的宝贵与短暂。
  • 青帘:象征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水米、山柴: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和经济的拮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帘”象征什么? A. 宁静
    B. 喧闹
    C. 贫穷
    D. 繁华

  2.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充满希望
    B. 不确定
    C. 乐观
    D. 消极

  3. 诗中“水米贱于布”反映了什么? A. 物价上涨
    B. 生活富裕
    C. 经济困境
    D. 社会繁荣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将释今无的《阳春县》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释今无更关注于生活的艰辛和乡村的困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出对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