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 荷花》
时间: 2025-01-11 05:04: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水红芳,信污泥不染,冰心皎皎。如睡如醒,有恨无情,几度风清月晓。采莲歌起轻摇桨,任叶底鸳鸯梦好。香飘处粘天相碧,烟云缥缈。万里湖山一棹。问满载归来,并头多少。佛国灵根,海岛鲜葩,回首沧江路杳。香消翠被寒初觉,长怕是西亭秋老。青筒酒,须将琼浆饮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出水的荷花,红艳而芳香,虽生长在污泥中却依然清白无染,宛如冰心般纯洁。荷花在晨曦中如梦似醒,似乎有些怨恨,又无情无义,经历了几次清风明月的夜晚。采莲的歌声响起,轻轻摇动着船桨,任凭水面下的鸳鸯梦幻般美好。荷花的香味飘散在空中,似乎与天边的碧空相连,烟雾缥缈,远山湖泊在一只船的桨下荡漾。问归来时船上装满了多少美好?佛国的灵根,海岛的鲜花,回首沧江,前路茫茫。香气渐消,翠色的荷叶在寒意中开始觉察,恐怕是西亭的秋天已老。举起青筒酒,应该将琼浆饮个痛快。
注释:
- 红芳: 指鲜艳的荷花,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 污泥不染: 荷花虽生长于泥土中,却不受污染,体现其高洁的品性。
- 冰心皎皎: 比喻荷花内心的纯净无瑕。
- 采莲歌: 采莲时唱的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鸳鸯梦: 象征美好的爱情和梦境。
- 佛国灵根: 指佛教圣地,寓意荷花的高洁与灵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琏,清代诗人,风格清新,善于描写自然与人情,作品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夏日荷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观察荷花的美丽和纯洁,表达对人生、爱情与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花心动 荷花》是一首典雅而细腻的诗作,诗中以荷花为主旨,通过对荷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纯洁与美好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出水红芳”引入,展现了荷花在水中的娇艳,接着通过“信污泥不染”进一步强调了荷花的高洁品质,隐喻了人应当保持内心的纯净。诗人在描绘荷花的同时,也渗透了对人生的哲思,比如“有恨无情,几度风清月晓”,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无奈。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描绘了采莲者的轻快与梦幻,展现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然而在美好中又隐含着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特别是“回首沧江路杳”,表明了人生路途的艰辛与不可预测。最后以“青筒酒,须将琼浆饮饱”结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与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令人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水红芳: 荷花从水中绽放,象征着美的诞生。
- 信污泥不染: 尽管生长在污泥中,依然保持纯洁,表现了高尚的品格。
- 冰心皎皎: 比喻荷花的内心如冰般清澈。
- 如睡如醒: 荷花在清晨的光辉中,似睡似醒,营造了梦幻的意境。
- 有恨无情: 表达了对爱情的复杂情感。
- 几度风清月晓: 经过多次清风明月的洗礼,展现时间的流逝。
- 采莲歌起轻摇桨: 描绘了轻松的采莲场景。
- 任叶底鸳鸯梦好: 让美好的爱情梦想在水面下舒展。
- 香飘处粘天相碧: 荷花的香气飘散,与天空相连。
- 万里湖山一棹: 漫游于无边的湖山之间。
- 问满载归来,并头多少: 询问归来的收获与美好。
- 佛国灵根,海岛鲜葩: 对美好境地的向往。
- 回首沧江路杳: 回首往事,感叹人生的渺茫。
- 香消翠被寒初觉: 荷花的香气渐渐消散,寒意初生。
- 长怕是西亭秋老: 恐惧秋天的到来,意味着时间的流逝。
- 青筒酒,须将琼浆饮饱: 提出饮酒的愿望,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 荷花比作冰心,强调其纯洁。
- 拟人: 荷花如睡如醒,赋予植物以生命情感。
- 对仗: “香飘处粘天相碧”,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荷花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纯洁的追求,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 代表纯洁、美丽和高尚品格。
- 污泥: 象征世俗与凡尘。
- 青筒酒: 体现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寄托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出水红芳”所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玫瑰
- B. 荷花
- C. 菊花
- D. 兰花
-
诗句“信污泥不染”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A. 荷花生长在污泥中
- B. 荷花纯洁无瑕
- C. 荷花香气四溢
- D. 荷花在风中摇曳
-
“青筒酒,须将琼浆饮饱”的意思是?
- A. 要珍惜当下的美好
- B. 酒要喝得慢
- C. 酒的香气很好
- D. 酒的颜色很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熊琏的《花心动 荷花》与白居易的《忆江南》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佳作。前者侧重于荷花的高洁与人生态度,后者则更多地展示了江南的水乡风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