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閒咏二首 其二 姜特立 〔宋代〕
翠麓青秧带小川,无营门巷自萧然。 中间至乐何人解,只在藤床拄杖前。
白话文翻译:
青山脚下,青青的秧苗环绕着小河,无事可做,门巷中自然显得宁静。 在这宁静之中,最大的快乐有谁能理解?它就存在于藤床和拄杖之前。
注释:
- 翠麓:青翠的山脚。
- 青秧:青青的稻秧。
- 带小川:环绕着小河。
- 无营:没有世俗的纷扰。
- 萧然:宁静、清幽的样子。
- 中间至乐:指在宁静中找到的最大快乐。
- 解:理解。
- 藤床:用藤条编制的床。
- 拄杖:支撑身体的手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远离尘嚣,隐居山林时所作,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山脚下的宁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的“翠麓青秧带小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而“无营门巷自萧然”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中间至乐何人解,只在藤床拄杖前”则表达了作者认为最大的快乐就存在于这种宁静的生活中,而不需要外界的认可或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普遍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麓青秧带小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青山脚下,青青的秧苗环绕着小河,给人一种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 无营门巷自萧然: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门巷中自然显得宁静,没有世俗的纷扰。
- 中间至乐何人解: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宁静中找到的最大快乐有谁能理解。
- 只在藤床拄杖前:给出了答案,即这种快乐就存在于简朴的生活中,不需要外界的认可或理解。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翠麓”、“青秧”、“小川”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的田园风光。
- 对比:通过“无营”与“自萧然”的对比,强调了宁静与世俗纷扰的对立。
- 设问:通过“中间至乐何人解”的设问,引出了对简朴生活快乐的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简朴生活的快乐。作者通过对宁静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他认为最大的快乐就存在于这种宁静的生活中,而不需要外界的认可或理解。
意象分析:
- 翠麓: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 青秧:象征着田园生活的简朴和生机。
- 小川:象征着宁静和流动的生命力。
- 藤床拄杖:象征着简朴生活的工具,也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自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翠麓”指的是什么? A. 青翠的山脚 B. 青翠的树木 C. 青翠的草地 D. 青翠的河流
-
诗中的“无营门巷自萧然”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纷扰的向往 B. 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C. 对宁静生活的厌倦 D.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诗中的“中间至乐何人解”提出了什么问题? A. 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B. 最大的快乐有谁能理解 C. 最大的快乐在哪里 D. 最大的快乐如何获得
-
诗中的“只在藤床拄杖前”给出了什么答案? A. 最大的快乐在藤床和拄杖之前 B. 最大的快乐在藤床和拄杖之后 C. 最大的快乐在藤床和拄杖之中 D. 最大的快乐在藤床和拄杖之外
答案:1. A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隐居田园、远离世俗纷扰的情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姜特立的《閒咏二首 其二》都描绘了宁静的田园风光,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而姜特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