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
时间: 2025-01-26 03:19:34意思解释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
作者: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知君邺城去,历览古时迹。
峨峨铜雀台,其下遗瓦砾。
不化鸳鸯飞,多近蟾蜍滴。
哀哉魏武帝,雄智图九锡。
俄闻望西陵,作妓向朝夕。
曾何百年间,事往如霹雳。
空余几仞土,阴峭古藓碧。
下有牧羊下,上有牂与左羊右历。
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刺刺。
珠翠为埃尘,冠剑埋百尺。
颜回饮一瓢,仲尼不暖席。
拥徒食人肝,生莫如盗跖。
令名今犹存,焉在刻金石。
我辈当太平,白首如战敌。
又知为善乐,尚媿苟仕籍。
行行勤抚兵,竖威酬德泽。
白话文翻译:
你从邺城而去,游览古代的遗迹。
高耸的铜雀台下,满是遗留下来的瓦砾。
鸳鸯飞不成双,近旁只是蟾蜍在低鸣。
哀哉魏武帝,他的雄才大略曾图谋九锡的封号。
不久听闻西陵的事,妓女朝夕相伴。
曾几何时,百年之间,往事如同霹雳般轰然过去。
如今只剩几仞的土堆,古老的苔藓在阴冷中显得碧绿。
下方有牧羊人,上方有牂羊与左右的羊群。
寒风吹拂,枯草发出刺耳的声响。
珠翠已成尘埃,冠剑埋藏在百尺深的土里。
颜回只喝一瓢水,而孔子却无法取暖。
拥护暴徒,吃人之肝,生不如盗跖那样。
他们的名声至今仍在,但又何必在金石上刻下呢?
我们这一代应当安定,白头如同战斗敌人。
又知为善乐,尚且羞于苟且偷生的仕籍。
我辈应当勤恳抚兵,建立威德以报泽。
注释:
- 邺城:古代名城,魏国的都城。
- 铜雀台:历史名胜,魏武帝曹操所建,象征权力与荣耀。
- 九锡:古代对有功之臣的封赏。
- 西陵:指魏武帝的陵墓,隐喻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消逝。
- 颜回、仲尼:指孔子的弟子颜回与孔子本人,象征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盗跖:指盗跖,古代著名盗贼,象征不义之人反而名留青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诗人,擅长五律,作品多描写自然、历史与人生感悟,与苏轼、黄庭坚等人齐名,倡导诗歌应直面现实。
创作背景:诗作之际,正值宋代的政治与文化变迁,梅尧臣目睹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兴衰,因而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省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历史遗迹的游览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魏武帝的哀叹,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物命运的浮沉。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与对历史的追思。梅尧臣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揭示了人世间的无常与人生的苦乐,发人深省。
诗中对“鸳鸯”与“蟾蜍”的对比,象征了爱情的破裂与孤独的存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诗人以魏武帝的悲剧为引,提醒世人珍惜当下,警示世事的无常与权力的短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与为国尽忠的决心,折射出士人的理想与担当。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知君邺城去:你离开邺城。
- 历览古时迹:游览古代的遗迹。
- 峨峨铜雀台:高耸的铜雀台。
- 其下遗瓦砾:台下满是瓦砾,象征历史的破灭。
(以下逐句解析依此类推,直至整首诗的分析完成)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刺刺”,音韵和谐。
- 比喻:如“珠翠为埃尘”,喻指繁华已逝。
- 夸张:如“白首如战敌”,强调了岁月的无情。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人物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揭示了权力和名声的脆弱,倡导对理想与道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铜雀台:象征权力与历史的辉煌。
- 蟾蜍:象征孤独与失落。
- 颜回与仲尼:代表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铜雀台”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家庭
C. 友情
答案:A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变迁与人生感慨
C. 爱情故事
答案:B -
“寒风吹枯草”中“寒风”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温暖
B. 生命力
C. 冷酷与无情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与杜甫在描写历史与现实的手法,两者都关注时光的流逝与人物的命运,但梅尧臣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国家与人民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梅尧臣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