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漕篇呈发运王司封宝臣》

时间: 2025-01-26 02:23:49

兵外肢强,兵内体壮。

敛之尽归,岁以多饷。

东南舳舻,衔尾而上。

浮江浮淮,泝汴之湍。

汴湍不常,水衡不官。

惟虞溢毁,靡虞舟盘。

舟盘粮覆,粮孰为足。

大计之数,万百惟六。

帛币错货,三倍其谷。

曰主厥漕,王之荩臣。

日忧河涸,运借烦神。

以舫实土,约流束津。

百步之间,若牙与龈。

朝涨夕降,滞舸次鳞。

丞乞于朝,朝不即报。

下上经营,风并日曝。

其躬其勤,秉心有操。

士岂无禄,禄此则冒。

彼以荣佚,此以劬耗。

愿答其劬,锡命锡诰。

意思解释

力漕篇呈发运王司封宝臣

原文展示

兵外肢强,兵内体壮。
敛之尽归,岁以多饷。
东南舳舻,衔尾而上。
浮江浮淮,泝汴之湍。
汴湍不常,水衡不官。
惟虞溢毁,靡虞舟盘。
舟盘粮覆,粮孰为足。
大计之数,万百惟六。
帛币错货,三倍其谷。
曰主厥漕,王之荩臣。
日忧河涸,运借烦神。
以舫实土,约流束津。
百步之间,若牙与龈。
朝涨夕降,滞舸次鳞。
丞乞于朝,朝不即报。
下上经营,风并日曝。
其躬其勤,秉心有操。
士岂无禄,禄此则冒。
彼以荣佚,此以劬耗。
愿答其劬,锡命锡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运河运输的艰辛与困境。外部的军队力量强大,而内部的士兵却体魄健壮。所有的物资都整齐归拢,岁月长河中,耗费日益增多。东南水路,船只相连,顺流而上;浮江、浮淮,逆流而上,汴河的湍流不常,水的测量并没有官府的监管。只要是担心水位的上涨和船只的损毁,船只的搭载和粮食的储备都显得捉襟见肘。大计的计算,万斤中只剩下六斤的余量,帛和货币的交换,竟然是粮食的三倍。作为漕运的主管,王的忠臣,日日为河流干涸而忧心,调度运送的事务常常令人烦恼。用船运输土壤,约定流量和过路费,百步之间的距离,如同牙齿与牙龈的关系,朝涨夕落,滞留的船只如同鱼鳞一样。丞相向朝廷请求,但早晨却没有得到回应。上下经营,风吹日晒,其身心都在操劳。士人难道没有俸禄吗?得到的俸禄却是冒险的代价。那些人追求荣华富贵,而这些人却付出了辛劳。希望能得到对辛劳的回报,赐予命令和恩典。

注释

  • 兵外肢强:指军队外部力量强大。
  • 兵内体壮:指士兵体格健壮。
  • 敛之尽归:将所有物资整齐归拢。
  • 舳舻:船只的前后部分。
  • 泝汴之湍:逆流而上,特别指出汴河的急流。
  • 虞溢毁:担心水位上涨和船只损毁。
  • 舟盘粮覆:船只载满粮食。
  • 帛币错货:指交换的物品多样。
  • 曰主厥漕:作为漕运的主管。
  • 锡命锡诰:期望得到命令和恩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林,晚号梅村,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知州等职,以古诗见长,特别擅长描写河流、运输等题材。其作品风格清新,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力漕篇》写于宋代,当时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与政治的动荡,河流运输面临诸多困难。诗人在描绘河道运输的辛苦与不易,表达了对辛勤劳动者的同情与对统治者的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民众生计。

诗歌鉴赏

《力漕篇》是一首体现了宋代水运困境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运河运输的艰辛,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开篇以“兵外肢强,兵内体壮”引出,强调表面强大的军队与内部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国家的虚弱。接着,诗人通过对水流的描写,表现了运输的艰难与不确定性,给人以深刻印象。

在对粮食与金钱的对比中,诗人指出经济的压力与物资短缺,让人感受到生存的艰辛。尤其是“士岂无禄,禄此则冒”的句子,深入探讨了士人所承受的风险与压力,展现了他们在荣华与艰辛之间的两难。最后,诗人以“愿答其劬,锡命锡诰”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期望,希望能对辛苦劳作的人给予应有的回报与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兵外肢强,兵内体壮:表面上看外部有强大的军队,但内部却是士兵的艰难生存。
  • 敛之尽归,岁以多饷:物资的整合与年年增加的财政负担。
  • 东南舳舻,衔尾而上:东南水路的船只一字排开,形成运输的队列。
  • 浮江浮淮,泝汴之湍:描述在江河中艰难地逆流而上。
  • 汴湍不常,水衡不官:河流的急流情况不稳定,政府对水量的监控缺失。
  • 惟虞溢毁,靡虞舟盘:担忧水位上涨和船只的损毁,船只的载重与粮食的保障紧密相连。
  • 大计之数,万百惟六:在巨大的运输需求中,实际可用的粮食数量却是微不足道的。
  • 曰主厥漕,王之荩臣:作为漕运的负责人,王的忠臣承担着重大责任。
  • 日忧河涸,运借烦神:每天为河流干涸而忧虑,运送事务给人带来烦恼。
  • 以舫实土,约流束津:使用船只运输土壤,要约定流量和通行费用。
  • 百步之间,若牙与龈:形象地比喻了距离近,关系密切。
  • 朝涨夕降,滞舸次鳞:水位的变化使得船只滞留,形成了一种无奈的状态。
  • 丞乞于朝,朝不即报:丞相向朝廷请求,但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
  • 下上经营,风并日曝:上下之间的经营管理,面临日晒风吹的考验。
  • 其躬其勤,秉心有操:辛勤劳作的人,心中有使命感与责任感。
  • 士岂无禄,禄此则冒:士人虽然有俸禄,但追求的背后却是风险。
  • 彼以荣佚,此以劬耗:一部分人追求荣华富贵,而另一部分人却在辛劳中挣扎。
  • 愿答其劬,锡命锡诰:希望能得到对辛勤工作的认可与回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步之间,若牙与龈”,形象地表达了距离之近,关系之密切。
  • 对仗:整首诗有较强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运输艰辛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肯定与对统治者期望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困境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运输,代表了生存的希望与困境。
  • :象征生活的保障,反映了经济压力。
  • 水流:代表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不确定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兵外肢强,兵内体壮”意指什么?

    • A. 外部军队强大,内部士兵体格健壮
    • B. 内部军队强大,外部士兵体格健壮
    • C. 军队内部外部都很强大
  2. “愿答其劬,锡命锡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统治者的不满
    • B. 希望得到对辛劳的认可与回报
    • C. 对其他士人的羡慕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洲司马青衫泪》:柳宗元的作品,描绘了流亡生涯的艰辛。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描写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梅尧臣的《力漕篇》相对比,柳宗元的《江洲司马青衫泪》同样表现了对困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都反映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但梅尧臣更侧重于社会经济的描绘,而柳宗元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