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浣花江声甚壮》

时间: 2025-02-04 16:21:39

浣花之东当笮桥,奔流齧桥桥为摇。

分洪初疑两蛟舞,触石散作千珠跳。

壮声每挟雷雨横,巨势潜借鼋鼍骄。

梦回闻之坐太息,铁衣何日东征辽。

衔枚度碛沙飒飒,盘槊断陇风萧萧。

不然投檄径归去,短篷卧听钱塘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闻浣花江声甚壮
浣花之东当笮桥,奔流齧桥桥为摇。
分洪初疑两蛟舞,触石散作千珠跳。
壮声每挟雷雨横,巨势潜借鼋鼍骄。
梦回闻之坐太息,铁衣何日东征辽。
衔枚度碛沙飒飒,盘槊断陇风萧萧。
不然投檄径归去,短篷卧听钱塘潮。

白话文翻译:

夜晚听到浣花江的水声非常壮阔,
在浣花江东边的笮桥上,奔流的水流撞击着桥,摇晃不已。
初看水流分开,仿佛两条蛟龙在舞动,
撞击岩石,水花四溅,像千颗珠子跳跃。
这壮丽的声音总是夹带着雷雨的气势,
其巨大的力量仿佛借助于乌龟的骄傲。
梦中回想起这些声音,不禁长叹,
我的铠甲何时才能东征辽国?
衔着战马度过沙漠,沙沙作响,
手握长枪,穿过山陇,风声萧萧。
否则,我就直接投书回家,
在小篷船上静静地倾听钱塘江潮的声音。

注释:

  • 浣花:指浣花江,古代著名河流,地理位置在今四川一带。
  • 笮桥:指一座特定的桥,桥名可能与诗人经历有关。
  • 蛟舞:形容水流分开时的壮观场面,蛟龙在水中舞动的形象。
  • 鼋鼍:指乌龟和鳄鱼,象征着水中的巨大力量。
  • 铁衣:指战甲,表达了诗人渴望征战的情怀。
  • 衔枚:形容骑马,暗示出征。
  • 投檄:投递书信,表明诗人心中对归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陆游在文学上成就卓越,以诗、词、文闻名,尤其擅长抒怀和咏史。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与金、辽等北方敌国的冲突不断,加之个人生活经历的沧桑,诗中充满了对战事的渴望与对家国的忧虑。诗中体现了诗人对江河壮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征战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夜闻浣花江声甚壮》是一首充满壮观意象与情感的诗,陆游通过对江水声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江水奔流的壮阔与诗人的壮志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描绘的水流、蛟龙、雷雨等意象,传达了自然的力量与诗人内心的澎湃情感。

诗人通过“梦回闻之坐太息”,表现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似乎在问自己何时才能披甲上阵,重新投身于保家卫国的事业中。诗中所提到的“衔枚度碛沙飒飒”,展现了诗人对战斗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憧憬,体现出他的豪情与坚定。

最后两句“投檄径归去,短篷卧听钱塘潮”,则在壮丽与忧伤之间构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归属感,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无奈。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让读者体会到陆游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浣花之东当笮桥:描绘出浣花江东边的笮桥,设定了诗的场景。
  2. 奔流齧桥桥为摇:水流撞击桥身,产生摇晃,表现出水势之猛。
  3. 分洪初疑两蛟舞:水流分开时,仿佛两条蛟龙在水中舞动,生动形象。
  4. 触石散作千珠跳:水流拍打岩石,水花四溅,像千颗珠子在跳跃,表现出动感。
  5. 壮声每挟雷雨横:这壮阔的水声如同雷雨般震撼,强调水声的气势。
  6. 巨势潜借鼋鼍骄:水势的巨大力量象征着自然的无比威严。
  7. 梦回闻之坐太息:在梦中回忆起这些声音,感慨万千。
  8. 铁衣何日东征辽:渴望披上战甲,征伐辽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9. 衔枚度碛沙飒飒:骑马穿越沙漠,声音清脆,展现出出征的气势。
  10. 盘槊断陇风萧萧:手握长枪,穿越山陇,感受到风的萧瑟。
  11. 不然投檄径归去:如果不这样,便直接写信回家。
  12. 短篷卧听钱塘潮:在小舟上休息,静静听潮水声,体现出一种无奈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分洪初疑两蛟舞”,将水流比作蛟龙,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壮声每挟雷雨横”,赋予水声以人的情感特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壮阔的江水声”展开,表现出诗人对家国的忧虑、对战争的渴望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陆游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壮丽与雄浑的自然力量。
  • 蛟龙:代表着动感与力量,连接自然与人的感受。
  • 战甲:象征着诗人渴望的战争与英雄主义。
  • 潮水:代表着归属与平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浣花”所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条江
    C. 一座山

  2. “衔枚度碛沙飒飒”中的“衔枚”指的是什么? A. 骑马
    B. 行走
    C. 游泳

  3. 诗人对家国的态度是: A. 失望
    B. 忧虑与渴望
    C. 漠不关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另一首描写秋夜的诗,情感深邃。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出对家国的思念与忧虑。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壮志的追求,但陆游多了几分沉郁,李白则显得豪放不羁。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