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显挽词》

时间: 2025-01-27 03:23:31

视死如归士,捐躯徇国臣。

杀身虽一概,为义岂无因。

孔墨休相并,张南仅比伦。

微公今史上,死节定何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刘忠显挽词 张嵲 〔宋代〕

视死如归士,捐躯徇国臣。 杀身虽一概,为义岂无因。 孔墨休相并,张南仅比伦。 微公今史上,死节定何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面对死亡如同回家一般从容的勇士,舍弃生命为国家献身的臣子。牺牲生命虽是一样,但为了正义岂会没有原因。孔丘和墨子不能相提并论,张南只能与之相比。如果没有您,在今天的历史记载中,坚守节操的人将会是谁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视死如归:形容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如同回家一般从容。
  • 捐躯徇国:舍弃生命为国家献身。
  • 杀身:牺牲生命。
  • 一概:一样,相同。
  • 为义:为了正义。
  • 孔墨:指孔子和墨子,两位古代思想家。
  • 张南:具体指代不详,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
  • 微公:如果没有您。
  • 死节:坚守节操,不屈不挠。

典故解析:

  • 孔墨相并:孔子和墨子都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但他们的思想体系和主张有很大差异,这里用以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难以相提并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忠君爱国之情,风格沉郁顿挫。这首诗是为纪念某位忠臣而作,表达了对这位忠臣的崇高敬意和对其牺牲精神的赞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位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最终为国捐躯的忠臣而作,反映了作者对忠臣精神的推崇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赞颂了一位忠臣的牺牲精神和坚守节操的高尚品质。首句“视死如归士,捐躯徇国臣”直接描绘了忠臣面对死亡的从容和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其英雄气概。后句通过“孔墨休相并,张南仅比伦”的对比,强调了这位忠臣的独特和不可替代性。最后两句“微公今史上,死节定何人”则表达了对这位忠臣的深切怀念和对后世影响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忠臣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视死如归”和“捐躯徇国”两个成语,直接描绘了忠臣的英雄形象。
  • 第二句“杀身虽一概,为义岂无因”强调了牺牲的普遍性和为了正义的特殊性。
  • 第三句“孔墨休相并,张南仅比伦”通过对比,突出了这位忠臣的独特性。
  • 最后两句“微公今史上,死节定何人”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和对后世影响的关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孔墨休相并,张南仅比伦”的对比,突出了忠臣的独特性。
  • 象征:“视死如归”象征了忠臣的从容和无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忠臣的牺牲精神和坚守节操的高尚品质,强调了忠臣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表达了对忠臣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视死如归:象征忠臣的从容和无畏。
  • 捐躯徇国:象征忠臣的忠诚和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张嵲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2. “视死如归”形容的是什么? A. 面对死亡的恐惧 B. 面对死亡的从容 C. 面对死亡的逃避 D. 面对死亡的犹豫

  3. “孔墨休相并”中的“孔墨”指的是? A. 孔子和墨子 B. 孔明和墨翟 C. 孔融和墨子 D. 孔丘和墨翟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情感。
  •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展现了坚守节操的决心。

诗词对比:

  • 与岳飞的“满江红·写怀”相比,张嵲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忠臣精神的赞颂和怀念。
  • 与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相比,张嵲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忠臣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忠臣传》:了解古代忠臣的事迹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