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时间: 2025-02-04 15:35:47

南雪看未稳,北风吹已残。

才堪十年梦,不称一生酸。

日月方回首,风霜与凭栏。

迟明出谢客,顿觉帽围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 吕本中 〔宋代〕

南雪看未稳,北风吹已残。 才堪十年梦,不称一生酸。 日月方回首,风霜与凭栏。 迟明出谢客,顿觉帽围宽。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雪还未完全稳定,北风已经吹得凋零。 才华只能支撑十年的梦想,不足以承受一生的辛酸。 日月刚刚回望,风霜与我一同倚栏。 天亮后出门谢绝客人,突然感觉帽子围巾变得宽松。

注释:

  • 南雪:指南方的雪。
  • 未稳:未完全稳定。
  • 北风:指北方的风。
  • 已残:已经凋零。
  • 才堪:才华只能支撑。
  • 不称:不足以承受。
  • 日月方回首:日月刚刚回望,指时间的流逝。
  • 风霜与凭栏:风霜与我一同倚栏,指诗人面对风霜的坚韧。
  • 迟明:天亮后。
  • 出谢客:出门谢绝客人。
  • 顿觉:突然感觉。
  • 帽围宽:帽子围巾变得宽松,可能指诗人消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东莱,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这首诗《梅》可能是在某个冬日,诗人面对风雪,感慨自身命运和才华的有限,表达了一种对人生辛酸的深刻体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感慨自己的才华和命运。诗中通过对南雪北风的描绘,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辛酸的深刻体会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辛酸的深刻体会。诗中“南雪看未稳,北风吹已残”描绘了冬日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不稳定和脆弱。“才堪十年梦,不称一生酸”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命运的无奈。后两句“日月方回首,风霜与凭栏”和“迟明出谢客,顿觉帽围宽”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感受,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雪看未稳,北风吹已残”:描绘了冬日的景象,南方的雪还未完全稳定,北风已经吹得凋零。这里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不稳定和脆弱。
  2. “才堪十年梦,不称一生酸”: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命运的无奈。才华只能支撑十年的梦想,不足以承受一生的辛酸。
  3. “日月方回首,风霜与凭栏”:日月刚刚回望,风霜与我一同倚栏。这里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感受,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4. “迟明出谢客,顿觉帽围宽”:天亮后出门谢绝客人,突然感觉帽子围巾变得宽松。这里通过具体的细节,表达了诗人的消瘦和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南雪看未稳,北风吹已残”中的“南雪”和“北风”比喻了诗人自身的不稳定和脆弱。
  • 拟人:“日月方回首”中的“日月”被赋予了回望的动作,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才堪十年梦,不称一生酸”中的“才堪”和“不称”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诗人对人生辛酸的深刻体会和对未来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辛酸的深刻体会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南雪:指南方的雪,比喻了诗人自身的不稳定和脆弱。
  • 北风:指北方的风,比喻了诗人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 日月:日月刚刚回望,指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诗的意象。
  • 风霜:风霜与我一同倚栏,指诗人面对风霜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雪看未稳”中的“未稳”指的是什么? A. 雪未完全稳定 B. 诗人心情不稳定 C. 天气不稳定 答案:A

  2. 诗中“才堪十年梦,不称一生酸”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B. 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C. 诗人对人生辛酸的体会 答案:C

  3. 诗中“迟明出谢客,顿觉帽围宽”中的“帽围宽”可能指什么? A. 诗人消瘦 B. 帽子变大 C. 天气变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与吕本中《梅》:两首诗都以梅花为题材,但王安石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而吕本中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人生辛酸的深刻体会和对未来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吕本中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吕本中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吕本中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