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子瞻濠州七绝虞姬墓
作者:苏辙
布叛增亡国已空,
摧残羽翮自令穷。
艰难独与虞姬共,
谁使西来敌沛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国家灭亡后,虞姬与我同在的艰难处境。叛变导致了国家的空虚与破败,虚弱的羽翼也只能自我消耗。面对重重困难,我独自与虞姬相伴,究竟是谁让敌人从西方来攻打沛公呢?
注释:
- 布叛:指叛乱的布局。
- 亡国:国家的灭亡。
- 羽翮:指翅膀,象征力量与希望。
- 艰难:困苦与艰辛。
- 虞姬:项羽的爱妾,象征忠贞与悲情。
- 沛公:即刘邦,项羽的敌人。
典故解析: 虞姬是楚汉战争中项羽的爱人,以忠贞和悲壮著称。项羽在战争失败后与虞姬共赴黄泉的故事,反映了忠于爱情与国家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与兄苏轼共称“苏氏兄弟”。其诗风清新俊逸,常关注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濠州虞姬墓前,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以及对虞姬与项羽忠贞爱情的感叹。诗中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悲哀和对失去的哀悼。
诗歌鉴赏:
苏辙的《和子瞻濠州七绝虞姬墓》是一首深具历史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提到“布叛增亡国已空”,直接揭示了国家动荡与破败的背景,这种历史的沉重感贯穿整首诗。接着“摧残羽翮自令穷”,用“羽翮”比喻力量的丧失,展现了在失去国家之后的无奈与窘迫。
“艰难独与虞姬共”则强调了在绝望中仍与虞姬相伴的坚守,体现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与对命运的无奈。最后一句“谁使西来敌沛公”,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是否是历史的无情使得忠贞的爱情与伟大的英雄不得善终。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沉重反思,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苏辙通过对虞姬与项羽悲剧命运的追忆,传达了对忠贞与英雄气概的赞美,同时也对历史的无情感到深深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布叛增亡国已空”:叛乱的势力加剧了国家的灭亡,结果国家已经空虚。
- “摧残羽翮自令穷”:残破的力量使得自身也陷入困境,表现了无力感。
- “艰难独与虞姬共”:在艰难的环境中,仍与虞姬相伴,强调了爱情的坚韧。
- “谁使西来敌沛公”:质问敌人从西方来袭的原因,为历史的悲剧感到不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羽翮”象征力量与希望的消逝。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历史的悲剧与个人情感展开,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与对国家动荡的哀痛,情感深沉而复杂。诗人在历史的伤痛与个人情感之间,寻找了那份难能可贵的忠诚与陪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虞姬:象征忠贞与柔情,体现爱情的无奈。
- 羽翮:代表力量与希望的象征,表达沦陷后的无力感。
- 敌人:象征外部的侵扰与历史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虞姬”是谁的爱人?
- A. 刘邦
- B. 项羽
- C. 诸葛亮
-
“布叛”指的是什么?
- A. 忠诚
- B. 叛乱
- C. 和平
-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霸王别姬》:表现虞姬与项羽的悲壮爱情。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用情感表达历史的悲壮,但更多地反映了个人豪情,与苏辙的感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