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上傅帅十二月二十三日生辰》
时间: 2025-01-27 03:21:16
牙地霜月红,稚耋拥晴书。
百拜黄堂前,共上太守寿。
皆谓去年时,黠虏已深寇。
一炮惊江南,衢婺几失守。
傍徨千里心,竄逸欲相蹂。
公以活人手,衔金力营救。
信赏激忠勇,厚礼罗杰秀。
坐回虏马头,遁去如惊兽。
邦人未遑息,鼠辈复狂嗾。
郡兵无奇画,辙乱失领袖。
闭关守孤城,惴栗鹿在囿。
我公登高墉,威德即下覆。
仰见吾父者,欢舞悉解胄。
一犂春雨耕,乐业遂如旧。
生成荷终始,铭刻念前后。
公之所常活,庸可亿万究。
吾闻天地间,祸福靡虚授。
阴功满东吴,冥报岂空缪。
当能寿我公,炯炯如列宿。
下吏闻此言,喜跃倒冠绶。
中兴须钜人,理亦天所佑,矧复有厚德,福禄宜愈茂。
自恨如漂萍,孤迹太冗陋。
邑佐虽贱役,不许久奔走。
行将罢摘尾,违远去左右。
敛板集公门,依依已延脰。
意思解释
代上傅帅十二月二十三日生辰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原文展示
牙地霜月红,稚耋拥晴书。
百拜黄堂前,共上太守寿。
皆谓去年时,黠虏已深寇。
一炮惊江南,衢婺几失守。
傍徨千里心,竄逸欲相蹂。
公以活人手,衔金力营救。
信赏激忠勇,厚礼罗杰秀。
坐回虏马头,遁去如惊兽。
邦人未遑息,鼠辈复狂嗾。
郡兵无奇画,辙乱失领袖。
闭关守孤城,惴栗鹿在囿。
我公登高墉,威德即下覆。
仰见吾父者,欢舞悉解胄。
一犁春雨耕,乐业遂如旧。
生成荷终始,铭刻念前后。
公之所常活,庸可亿万究。
吾闻天地间,祸福靡虚授。
阴功满东吴,冥报岂空缪。
当能寿我公,炯炯如列宿。
下吏闻此言,喜跃倒冠绶。
中兴须钜人,理亦天所佑,
矧复有厚德,福禄宜愈茂。
自恨如漂萍,孤迹太冗陋。
邑佐虽贱役,不许久奔走。
行将罢摘尾,违远去左右。
敛板集公门,依依已延脰。
白话文翻译
诗的首句描述了寒冷的冬天和红色的霜月,接着写到在寒冷的天气中,年轻的书生们在读书。大家在黄堂前为太守祝寿,恭敬地拜了很多次。诗中提到去年时,敌人已经开始侵扰,惊动了江南,许多地方险些失守。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认为自己应竭尽所能去营救。太守以金银来激励忠诚之士,最终成功地将敌人赶走,百姓们也因此得以安宁。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太守的祝愿,期待他长寿如星宿,愿他得到更大的福禄。
注释
- 牙地: 形容寒冷的地方,指冬季。
- 虏: 这里指侵略者。
- 衢婺: 地名,指江南地区。
- 威德: 指威望和德行。
- 解胄: 指卸下铠甲,表示放松和欢乐。
- 阴功: 指隐秘的功绩,常用于指代未被人们所意识到的贡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气质和深厚的诗才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国家大事与民生疾苦,常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太守傅帅生辰之际,正值国家面临外敌侵扰,诗人通过祝寿的方式表达对太守的敬仰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寄托了对生活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题材上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同时通过对太守的祝寿,展示了对忠臣良将的尊重。诗中的叙述方法生动,通过描写战争的紧急和人民的苦难,增添了诗的紧迫感和历史感。诗人在描写太守的英勇和智慧时,既有对他施政成效的肯定,也隐含了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敌人侵扰和太守力挽狂澜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语言方面,郑刚中用词简洁而有力,常常用生动的意象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描绘寒冷的景象和书生的情景,引入冬季的氛围。
- 中间部分通过对敌侵扰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对太守的期待。
- 最后几句则是对太守的祝愿,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修辞手法:
- 比喻和拟人:通过“鼠辈复狂嗾”等形象化的语言,生动表现了敌人的凶狠与百姓的无奈。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太守的敬仰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忠义之士的崇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月: 代表寒冷的冬季,象征艰难的环境。
- 太守: 代表治理一方的官员,象征着权力与责任。
- 金: 象征财富和权力,用以激励忠诚之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虏”指的是哪个群体?
- A. 百姓
- B. 外敌
- C. 官员
- D. 书生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个人情感
- B. 对国家和太守的祝愿
- C. 自然景观
- D. 生活琐事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郑刚中的作品与杜甫《春望》相似,均因国家动荡而表达了对民生的关切。不过,郑刚中更侧重于对太守的赞美和祝愿,而杜甫则更直接地抒发了个人的失落与忧国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