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诗》

时间: 2025-01-11 13:57:03

霜威始落翠,寒气初入堂。

隋珠烂似烛,悬黎疑夜光。

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

夜深闻漏缓,檐虚觉唱长。

意思解释

九日诗

作者:王脩已 〔南北朝〕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霜威始落翠,寒气初入堂。
隋珠烂似烛,悬黎疑夜光。
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
夜深闻漏缓,檐虚觉唱长。

白话文翻译:

霜降初临,绿叶开始凋零,寒气逐渐渗入室内。
如同蜡烛一样的隋珠闪烁着光芒,悬挂在空中,仿佛夜晚的星光。
舞步因琴弦的断裂而停顿,歌声随着衣袖的摆动而传扬。
夜深人静时,听到钟声缓缓响起,屋檐下仿佛传来悠长的歌唱。

注释

  • 霜威:霜的威势,形容霜降的景象。
  • 隋珠:指古代的一种珠宝,形容其璀璨的光辉。
  • 舞步因弦折:舞者因乐曲的中断而停下舞步。
  • :指漏刻,即古代计时用的器具。
  • 檐虚:屋檐空旷,形容听觉的清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脩已,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记载较少,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九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象和节日氛围。诗的开头以“霜威始落翠”引入,直接描绘了初秋的到来,给人以清新而略带寒意的感觉。接着,作者用“隋珠烂似烛”形象地表现出夜晚的璀璨,营造出一种温馨的节日气氛。舞步和歌声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欢快与热烈,舞者和歌者的存在使得这个夜晚变得生动而富有活力。最后,夜深的静谧与悠长的钟声形成对比,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交织着对秋天的喜悦与人生的思考,契合了重阳节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威始落翠:描绘初秋的霜降,翠绿的植物开始凋零。
  • 寒气初入堂:寒意渐渐渗入室内,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隋珠烂似烛:用隋珠的光辉比喻夜晚的明亮,展现出节日的璀璨景象。
  • 悬黎疑夜光:夜空中的星光与悬挂的珠子产生联想,增强了夜的神秘感。
  • 舞步因弦折:舞者因乐声中断而停下,流露出一种无奈。
  • 歌声随袂扬:歌声随着舞者的衣袖轻扬而起,呈现出动感。
  • 夜深闻漏缓:夜深时听到钟声缓缓响起,渗透出一丝宁静。
  • 檐虚觉唱长:在空旷的屋檐下仿佛听到悠长的歌唱,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隋珠比作蜡烛,增强了视觉的效果。
  • 拟人:将钟声与歌唱进行拟人化,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例如“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和节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隋珠:象征着美好和富贵,体现了节日的欢庆。
  • 舞步、歌声:象征着生活的活力和欢乐。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脩已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隋珠”主要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美好与富贵
    • C. 失落
    • D. 寂静
  3. 诗中“舞步因弦折”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无奈
    • C. 愤怒
    • D.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秋夕》 by 杜甫

诗词对比: 王脩已的《九日诗》与杜甫的《登高》同为描绘秋天的作品。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但王脩已更侧重于节日的欢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与忧伤。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 《南北朝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