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瞻习射》

时间: 2025-01-26 23:36:31

旧读兵书气已振,近传能射喜征鼖。

手随乐节宁论中,箭作鸱声不害文。

力薄仅能胜五斗,才高应自敌三军。

良家六郡传真法,马上今谁最出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子瞻习射
作者: 苏辙

旧读兵书气已振,
近传能射喜征鼖。
手随乐节宁论中,
箭作鸱声不害文。
力薄仅能胜五斗,
才高应自敌三军。
良家六郡传真法,
马上今谁最出群。


白话文翻译:

我过去常常阅读兵书,激发了我内心的豪情;
最近听说你能射箭,心中非常欢喜。
手随乐音而动,何必论什么命中不命中,
箭射出去声如鸱鸟,却不会损害文采。
我的力量微薄,仅能胜过五斗;
你的才华高超,应该能抵挡三军。
良家子弟在六郡传授射箭的技艺,
如今谁能在马上脱颖而出,超越群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旧读兵书:指过去常常读兵书,表明对军事的兴趣。
  • 气已振:气势已经振奋,指受到激励。
  • 征鼖:鼖,古代一种乐器,征,征兆,预示。
  • 箭作鸱声:箭射出时发出的声音像鸱鸟的叫声。
  • 良家:指品德高尚的家庭。
  • 六郡:指当时的六个地区,可能暗指当时的军事重镇。

典故解析:

  • 兵书:古代军事书籍,代表着权谋和智慧。古代士人多有读兵书的习惯。
  • :象征着凶猛和迅速,箭声如鸱也暗示着射术的高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他与苏轼为兄弟,二人并称“苏东坡”。苏辙的诗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辙与友人交流射箭技艺时,体现了对友人技艺的赞赏及激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军事和文艺的双重追求。


诗歌鉴赏:

《闻子瞻习射》是一首展现友谊与士人风范的诗作。诗中,苏辙通过对友人射箭技艺的赞美,表达了对优秀人才的钦佩和对自我能力的谦逊。开篇提到“旧读兵书气已振”,显示出诗人对军事知识的热爱;而“近传能射喜征鼖”则体现出对友人技艺的欣喜与期待。整首诗中,诗人用轻快的语调和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

在意象运用上,诗中“箭作鸱声”这一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射箭的技巧与魅力,突显出诗人的文采与智慧。后半部分的“力薄仅能胜五斗,才高应自敌三军”则表现了诗人对自身不足的自省,同时又彰显了对友人的赞美,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苏辙在诗中不仅表现了对个人技艺的追求,也反映了士人对于社会责任和军事才能的重视,体现了宋代士人特有的气质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读兵书气已振:表明诗人过去阅读兵书,精神振奋,体现出对军事的热爱。
  2. 近传能射喜征鼖:最近听说友人能射箭,心中欢喜,展现出对友人技艺的赞赏。
  3. 手随乐节宁论中:手随着乐曲的节奏而动,不必过于计较是否命中,突出了一种洒脱的态度。
  4. 箭作鸱声不害文:箭射出像鸱鸟的叫声,但不会影响文采,强调艺术与技巧的结合。
  5. 力薄仅能胜五斗:自认为力量薄弱,仅能胜过五斗,表现出谦逊的自我评价。
  6. 才高应自敌三军:认为才华出众,应该能抵挡三军,显示出对友人能力的认可。
  7. 良家六郡传真法:提到良家在六郡传授射箭技艺,反映出当时对武艺的重视。
  8. 马上今谁最出群:疑问如今谁能在马场中脱颖而出,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箭声比作鸱鸟的叫声,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友谊、技艺的赞赏,以及对人才的渴求,诗人通过对射箭技艺的讨论,反映出士人对自我与他人能力的思考,突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力量与技巧,表现出对武艺的重视。
  • 鸱声:代表快速与凶猛,暗示出射箭的精准与高超。
  • 兵书:象征智慧与谋略,体现士人的文化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良家”指的是:
    A. 品德高尚的家庭
    B. 农民家庭
    C. 贫穷家庭

  2. 诗中“箭作鸱声”的意思是:
    A. 箭发出的声音像鸱鸟的叫声
    B. 箭射出后无声无息
    C. 箭射出的声音很大

  3. 诗人对友人的技艺态度是:
    A. 嫉妒
    B. 赞赏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 - 李白
    同样表现出对豪情与友谊的赞美。

  • 《登高》 - 杜甫
    探讨人生的沉重与理想,反映士人的情怀。

诗词对比:

  • 《闻子瞻习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友人的赞赏与人生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技艺,后者则强调饮酒作乐的豪情。

  • 《登高》《闻子瞻习射》:前者关注人生的沉重,后者则显得更加轻松与愉悦,展示了不同的士人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歌鉴赏》
  • 《苏辙文集》

这些参考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