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发》

时间: 2025-01-27 04:11:02

晓濑虽能迅,寒波不复扬。

林声散栖鸟,堤影度风樯。

兹岁方云暮,吾行未遽央。

病身非汲黯,安敢薄淮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发 宋祁 〔宋代〕

晓濑虽能迅,寒波不复扬。 林声散栖鸟,堤影度风樯。 兹岁方云暮,吾行未遽央。 病身非汲黯,安敢薄淮阳。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急流虽然迅速,寒冷的水波不再翻腾。 林中的声响惊散了栖息的鸟儿,堤岸的影子随着风帆移动。 这一年即将结束,我的行程尚未结束。 我这病弱的身体虽不像汲黯那样,又怎敢轻视淮阳之地。

注释:

  • 晓濑:清晨的急流。
  • 寒波:寒冷的水波。
  • 林声:林中的声响。
  • 栖鸟:栖息的鸟儿。
  • 堤影:堤岸的影子。
  • 风樯:风帆。
  • 兹岁:这一年。
  • 云暮:即将结束。
  • 遽央:结束。
  • 汲黯:汉代名臣,以刚直著称。
  • 薄:轻视。
  • 淮阳:地名,今河南淮阳县。

典故解析:

  • 汲黯:汉代名臣,以刚直著称,此处用以自比,表达自己虽病弱但不敢轻视职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其诗文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作于其晚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职责的坚守。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宋祁晚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职责的坚守,尽管身体病弱,但仍不敢轻视自己的职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急流、寒波、林声、堤影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兹岁方云暮,吾行未遽央”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行程的未完,职责的未尽。最后两句以汲黯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病弱但不敢轻视职责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职责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濑虽能迅,寒波不复扬。

    • 清晨的急流虽然迅速,但寒冷的水波不再翻腾,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减。
  2. 林声散栖鸟,堤影度风樯。

    • 林中的声响惊散了栖息的鸟儿,堤岸的影子随着风帆移动,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清晨景象。
  3. 兹岁方云暮,吾行未遽央。

    • 这一年即将结束,我的行程尚未结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职责的坚守。
  4. 病身非汲黯,安敢薄淮阳。

    • 我这病弱的身体虽不像汲黯那样,又怎敢轻视淮阳之地,表达了自己虽病弱但不敢轻视职责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拟人:“寒波不复扬”中的“扬”字赋予寒波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晓濑虽能迅,寒波不复扬”中的“迅”与“扬”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职责的坚守。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病弱但不敢轻视职责的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濑:清晨的急流,象征时间的流逝。
  • 寒波:寒冷的水波,象征生命的衰减。
  • 林声:林中的声响,象征自然的宁静。
  • 堤影:堤岸的影子,象征时间的移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濑虽能迅,寒波不复扬”中的“迅”与“扬”形成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2. 诗中“兹岁方云暮,吾行未遽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B. 对职责的轻视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病弱的自怜
  3. 诗中“病身非汲黯,安敢薄淮阳”中的“汲黯”是谁?

    • A. 汉代名臣
    • B. 唐代诗人
    • C. 宋代文学家
    • D. 明代画家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职责的坚守。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情感更为沉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