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人听读劝农章,扶杖兴言意味长。
但愿门前少呼唤,自然工力到耕桑。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人听到劝农的文章,扶着拐杖,兴致勃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希望门前少有人呼唤,这样自然能把精力投入到耕种和桑树的管理中去。
注释:
- 劝农章:指劝导农民的文章,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 扶杖:老人因年迈而使用拐杖,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与智慧。
- 少呼唤:希望减少外界的干扰,专心于农业生产。
- 工力:指辛勤的劳作与力量。
- 耕桑:耕作稻田和养桑,指农耕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真,号梅溪,南宋诗人,精通诗词,尤以七言绝句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与关怀,体现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国家相对稳定,但农业仍然是主要的经济支柱。郑刚中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心,劝导他们专注于农业耕作,以减少外界干扰,实现丰收。
诗歌鉴赏:
这首七绝通过对一位老农的描述,展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期望。首句以“老人”开头,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智慧的场景,老人因听读关于农业的文章而兴致勃勃,体现了他对农业的热爱与关注。接下来的“扶杖兴言”则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年迈与智慧,虽然年岁已高,但他依然关心着农业的未来,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但愿门前少呼唤”则表现出一种渴望,期望外界的干扰能够减少,这样能够更专注于农业生产。这一愿望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同时也隐含着对现代化进程中农业被忽视的忧虑。最后一句“自然工力到耕桑”则是对农民的鼓励,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自然会有好的收成。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表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人听读劝农章:老人认真听取有关农业的劝导性文章,表现出对农业的重视。
- 扶杖兴言意味长:老人在拐杖的支持下兴致勃勃地发表自己看法,表明他虽年老但仍有想法与关切。
- 但愿门前少呼唤:表达了希望外界喧嚣能够减少,便于专注于农业耕作的愿望。
- 自然工力到耕桑:只要专心耕作,自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老人”赋予了听读和兴言的能力,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拐杖象征着智慧与经验,暗示老农对农业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强调了勤劳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农民应当专注于自身耕作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人:象征智慧与经验,传递传统的农业知识。
- 拐杖:代表岁月的沧桑与对生活的坚持。
- 耕桑:象征着农耕的繁忙与希望,代表着对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劝农章”主要是指什么?
A. 一种文学形式
B. 劝导农民的文章
C. 诗人的自传
D. 一种农具 -
诗人希望减少什么?
A. 农作物的种类
B. 门前的呼唤
C. 老人的年纪
D. 农田的面积 -
“自然工力到耕桑”是什么意思?
A.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B. 农田需要自动耕作
C. 耕种是自然的事
D. 农民不需要劳作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理念。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描绘时光流逝,体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郑刚中生平与作品分析文章
这一结构为您提供了对《傅推官劝农七绝句拟和其五·田父》的全面理解,涵盖了诗的内容、背景、鉴赏与解析,方便深入学习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