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中春旦极热流汗暮而风雨如深秋》

时间: 2025-01-11 06:00:27

起来流汗对朝曦,暮雨如秋意转迷。

信是岭南秋半景,不须榕叶乱莺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未中春旦极热流汗暮而风雨如深秋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一个炎热的春天早晨,起床时满身是汗,而到了傍晚,天气却突然转凉,像深秋一样下起了雨。诗人在感叹岭南的季节变化,认为这时的景象就像秋天的中期,不需要再听那榕树下的黄莺啼叫了。

注释

  • 辛未:指干支纪年,辛未年。
  • 流汗:出汗,表示天气炎热。
  • 朝曦:早晨的阳光。
  • 暮雨:傍晚的雨。
  • 如秋意:像秋天的气息。
  •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地区。
  • 榕叶:榕树的叶子,榕树常见于南方,象征温暖的气候。
  • 乱莺啼:形容黄莺的叫声,常与春天的生机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字仲华,号天来,宋代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季,反映了南方春季天气的特殊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的热与秋天的凉,展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变化。诗人以“流汗”开篇,生动描绘了在晨曦中身体的感受,展现了春日的炎热。紧接着,诗人又通过“暮雨如秋”转折,描绘傍晚突如其来的凉意,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这样的情景使人深刻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无常。最后一句“不须榕叶乱莺啼”,则暗含了诗人对春天生机的感慨,似乎在说:即使是春天,但这种天气变化却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秋天,春日的喧闹和欢愉也因此淡去。这种情感的微妙变化,正是郑刚中诗歌的魅力所在,既有自然的观察,又有对人情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起来流汗对朝曦”:描绘诗人早晨起床时的状态,流汗说明天气炎热,朝曦则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暮雨如秋意转迷”:傍晚时分,突然的降雨让人感到似乎进入了秋天,天气的变化令人困惑。
    • “信是岭南秋半景”:将岭南的春季与秋季的景象相比较,表明对气候变化的感知。
    • “不须榕叶乱莺啼”:强调即使是春天,但这种气候却使得原本喜庆的景象变得沉寂。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春与秋的对比,强调气候变化的突兀。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气候变化更具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天气变化展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炎热和秋天凉爽的感受,传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流汗:象征着春天的炎热与生机。
  • 朝曦:代表新的开始和希望。
  • 暮雨:象征着天气的不确定性和自然的无常。
  • 榕叶、莺啼: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流汗”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 A. 寒冷
    • B. 炎热
    • C. 温暖
    • D. 凉爽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向往
    • B. 对自然变化的困惑
    • C. 对秋天的喜爱
    • D. 对黄莺的厌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但更注重生机与希望,而郑刚中的诗则强调了气候变化的无常和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