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二月二日腊祭前一日致斋惠照清叟察言观色
作者:郑刚中 〔宋代〕
柳眼浅窥湖水畔,梅花瘦著竹篱边。
残年未便无冰雪,春意云何已断然。
白话文翻译
在湖水旁,柳树的芽儿轻轻探出头来,梅花则在竹篱边显得有些瘦弱。时光已然进入年末,却未见冰雪消融,春天的气息似乎已然断绝。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眼:指柳树的新芽,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来临。
- 梅花瘦:梅花看起来瘦弱,暗含对生命的感慨。
- 残年:即将结束的一年,包含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无冰雪:意指冬天的寒冷未曾离去,春天的气息却似乎消失了。
典故解析:
- 腊祭:腊月祭祀的习俗,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望。
- 柳梅:柳树和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春天和生命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工整的诗句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腊月,正值岁末,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春天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柳眼”和“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展现了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同时又隐含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开篇的“柳眼浅窥湖水畔”,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萌芽的气息,柳树的芽儿在湖水旁轻轻探出头来,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梅花瘦著竹篱边”,则用梅花的瘦弱来反衬冬季的寒冷与生命的脆弱,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残年未便无冰雪,春意云何已断然”,则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对春天的渴望。诗人在这里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尽管春天即将来临,但却不免让人感到一丝惆怅,似乎春意已然断绝,生命的希望也因此暗淡。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眼浅窥湖水畔:柳树的新芽在湖水旁轻轻探出头,象征春天的到来。
- 梅花瘦著竹篱边:梅花在竹篱边显得瘦弱,表现出冬季的严寒和生命的脆弱。
- 残年未便无冰雪:尽管年末已至,冰雪依然未曾消融,暗示冬天的持久和寒冷。
- 春意云何已断然:春天的气息似乎已经消失,表达了对未来的失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柳眼”和“梅花”比喻春天和生命,生动形象。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对生命脆弱的认识和对未来春天的渴望,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春天的来临。
- 梅花:代表着坚韧与清高,尽管环境恶劣,依然绽放。
- 湖水: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眼”指的是什么?
- A. 柳树的芽
- B. 柳树的叶子
- C. 柳树的根
- D. 柳树的花
-
诗中提到的“梅花”在竹篱边有什么样的表现?
- A. 繁盛
- B. 瘦弱
- C. 枯萎
- D. 繁花似锦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渴望
- B. 对冬天的喜爱
- C. 对人事的无奈
- D. 对时间的珍惜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涉及到春天的期待与生命的感慨,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而郑刚中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情感和自然的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